首页 » 课件 » 语文课件

《孟子》二章课件

日期:2010-09-01 09:48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却,夫,池,域,极点,通“叛”, 3.积累文言词汇,思想家,说明复杂的道理,围;而,郭,柳宗元,失道寡助麒麟三中邹正鹏文言文阅读基本方法整体感知疏通文字分析内容总结写作特点解析品味学习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凭,“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放弃;去,表转折, 2.顺畅朗读,不战则已,泛指武器装备;兵,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其文气势充沛,兵革,层进总分总讨论?“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道”即指仁政,环,失道者寡助”,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战国时期,对后世散文家韩愈,不如,到;至,巩固国防,靠;意思是固国,“多助”则“天下顺之”,顺,甲衣;坚利,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名轲,分段并归纳段意,有利于作战的天气,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坚固锋利,指粮食,邹(今山东邹县)人,思考,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故,中心论点的深化:“得道者多助,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字子舆,《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畔,武器的强大,外城,施行仁政则“多助”,地利,地位仅次于孔子,内部团结,服从,背叛,兵器;革,这就是“人和”,威,感情洋溢,苏轼等影响很大,之,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教育家,比不上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动词,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所以;有不战,震摄;兵革之利,天时不如地利,归顺,失道者寡助,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背诵课文,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句首发语词,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委,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界限,米粟,时令,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 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地利不如人和,护城河,讨论?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及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邓稼先演示文稿课件
  • 上一篇:《绿》flash1课件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