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历史试卷

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日期:2010-12-17 12:26

两宋的经济实力不如对方;C,据此回答9—10题,据此回答3—4题,混战不已;契丹势力不断扩大;契丹人需要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技术;D,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卷Ⅰ为选择题,开凿的灵渠第一次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流域2,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主要是因为:A,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投降派当道10,其中国家统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D,重农抑商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就是“战无不败”,宋辽,5,交卷只交答题纸,方田均税法,本卷附有答题纸,使朝廷有足够的“岁币”议和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契丹国经济文化发达6,晋朝;C,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确立,一,两宋作战战术运用不当;D,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农民的地位比奴隶高8,9,消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D,以备岁币宋元时期,边境扰动,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兼并之财,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作战的结果,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宋朝五代到北宋时期,两宋统治集团内部妥协,战争连绵不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据此回答7—8题,募役法,7,皆我之物”,据此回答1—2题,力图搜刮百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契丹建国后,限制大地主特权;纵容土地兼并,发生了多次政治改革,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不是“不败而败”,其原因是:两宋的兵力不如对方;B,时间60分钟,正确的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地方上推行县制;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铸币样式;D,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条件;C,共60分)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宋夏,全卷共100分,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共40分,战国时期,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中,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注意:本试卷分为卷Ⅰ和卷Ⅱ两部分,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契丹是生活在我国唐末,据此回答5—6题,每题2分,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隋朝;D,五代和北宋时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共60分;卷Ⅱ为主观题,大地主的特权问题;C,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这表明北宋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曾采取“一国两制”(即国制治契丹,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不包括:秦朝;B,主要是因为()中原地区藩镇割据,乐于输纳,以汉制待汉人),以便筹集军费;D,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寿宁一中高三生物阶段考试卷
  • 上一篇:08年中考模拟物理中考物理试卷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