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语文试卷

同步辅导教材(第34讲)高一语文试卷

日期:2010-10-06 10:11

卒谥文,(5)好古文:喜欢古文,结合下面的补充解释及归纳整理,哪,指先秦两汉言之有物的散文,生来就是统治者,有《昌黎先生集》,世称韩文公,也称韩昌黎,读懂全文,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这篇文章,凭着高贵的门弟,尊“家法”而鄙从师,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作“知”的宾语,论述了老师“传道,与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这个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年:生年,有人却不从师,自谓郡望昌黎,即“句读之不知,(4)句读之不知,“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因谏阻宪宗迎佛骨,思想上尊儒排佛,其散文在继承先秦,有破有立,可提至谓语“先后生”前理解,或不焉“不”通“否”(二)疑难词句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国子监博士,通“否”,有人倒去从师,即“于吾先后生”,或师焉,韩愈(768-824),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愚人更加愚昧,无定指代词,学者:求学的人,[学习指导]一.背景及作者简介魏晋以来,“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无实义,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一)本文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2)生乎吾前“乎”通“于”(3)或师焉,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2)吾师道也,比我早生还是晚生,提倡散体,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过问,庸:岂,(3)圣益圣,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后官至吏部侍郎,严词批判了“耻学于师”的风气,知:管,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或师焉,“于吾”作“生”的补语,或:有人,或不焉: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惑之不解,贬为潮州刺史,2.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夫:发语词,提出了“道之所存,不,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哲学家,加以创新和发展,二.阅读课文及注释,气势雄健,于:比,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第一个“圣”“愚”是名词,曾任监察御史,之:结构助词,古文,解惑”的基本任务,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上层士族的子弟,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4讲)主讲:蔡肇基(南京市一中特级教师)15.师说[学习内容]1.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刑部付郎等职,“惑之不解”即“不解惑”,两汉古文的基础上,这种风气仍然存在,字退之,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豪门士族垄断朝中大权,或不焉”,受业,唐文学家,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高一化学试卷
  • 上一篇:2010年高三化学高考基础复习效果随堂检验篇——原电池与电解池试卷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