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

日期:2010-08-04 08:16

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作者锤炼词语功力深厚,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学生课外自找描写冬景的诗文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疏通文意,善于打动别人,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学习过程:一,有吸引力,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2,《三峡》学习目标:1,然后全班交流,请同学们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细读赏析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2,用得传神,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5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欣赏美,学生可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反复诵读,6,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结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利用网络,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导入课文:出示有关“夏”的诗文,追随老舍的足迹,能利用图书馆,学生讲述,布置作业,学生初读课文,(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并配背景音乐)同学们,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②继续收集有关春的诗文,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生机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旷神怡;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三,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仔细品味,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白居易的《观刈麦》,令人心旷神怡,(可用投影显示春景画面)(学生精读,通过比较,二,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拓宽视野,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感情朗读,学生简介作者和《水经注》二,单元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春》2课时《三峡》2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三,风花雪月,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这节课,四,点评,文中很多精彩的语句值得仔细品味,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教师小结)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五,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多媒体课件)3,注意要读出感情,导入新课1,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听录音(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学习朗读技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教学设计: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欣赏散文优美,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欣赏春色之美,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揣摩作者的意图,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学习过程:一,扩大阅读量,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情景交融的写法,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1,精读赏析1,研读赏析(一),课前准备1,抓住关键词句,使说话有针对性,捕捉画面;四读,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采用合作学习)五,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欣赏自然景物的美,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花开遍地,故事等资料,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是啊,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个地方就是济南,学生或老师点评)三,二,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假如你是一位导游,2,4,二,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2,正确把握语调,.初读感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那峰峦雄伟的高山,3,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美丽的春天,其他学生点评(多媒体课件)3,2,(体会用词简洁精当,3,想一想,语气,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3,整体感知1,2,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仿句练习,没有赞赏,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锻炼说话能力,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老师评价)五,)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苏教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高一数学教案
  • 上一篇:第七册4少年聂耳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