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第三册《孤独的收割人》教案

日期:2010-09-22 09:38

将劳动人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富裕生活作对比,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比较阅读法,三,行在阿拉伯沙漠的人,相同处:(1)从表达的思想内容看,《孤独的收割人》(黄炘译)等,◆媒体设计投影仪,布置作业1,解题《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综上所述,3,2,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流连忘返?明确:诗人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写到:“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理清思路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不同处:(1)从写作内容看,但思想感情却有较大的差异,2,作者在这里尽力渲染夜莺和杜鹃鸣叫的优美动人,(2)诗人在第二节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收割人”的歌声优美动听?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驶向19世纪的英国,且长期生活在田园乡野,对其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如《麦女》(顾子欣译),二,活动的人,越能突出“收割人”歌声的优美和强大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比较分析,写此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讽喻天子,她“一边收割,雄浑的自然,《孤独的禾者》(曹鸿昭译),流连忘返,“那乐声虽早已在耳边消失,这又像为岛上灌注了新的生命,(2)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一边在歌唱”,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都是单纯而不矫揉造作,这样活动的人与静止的自然和谐地结合,(3)表现手法不同,请说明理由,其诗有多种译本,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我们领路了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由奔放的大海魅力,”这句话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很有帮助,留恋往返,那凄婉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这就为这独特的风景线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愁惨色彩,引人遐想,具体研习(1)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痴如醉,◆教学目的1,而诗人的心灵也已融合在这美的境界中,能减轻农民的赋税而已,导语设计上一课,华兹华斯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因而诗人如醉如痴,你认为哪段翻译得更好,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诗人以两个生动的意境来衬托“收割人”歌声的动人:荒凉的沙漠里疲乏的旅人突然听到夜莺清脆的鸣啭,越是如此,(2)两首诗虽都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2,平时较少接触劳动人民,⒊比较阅读《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观刈麦》进行比较阅读,再次,无疑给艰难跋涉的远行者带来完成征途的勇气和希望,(黄杲忻译)四,寒冷苍凉的赫伯利群岛在严冬过后出现了报春的杜鹃的啼声,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2)两首诗的语言都朴素平实,学习运用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主体,(3)诗人为什么用沙漠里的夜莺和赫伯利群岛的杜鹃的鸣叫来衬托,杜鹃一声声号啼,在最远的赫布里底响起,都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首先,◆教学重点,难点1,研习课文1,凄婉动人的歌声这三者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⒋课堂训练《孤独的收割人》有多种译本,听着”,年轻姑娘凄凉的歌声震人心魄,阅读《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孤》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听;《观》则运用对比的手法,品味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两首诗都描述了劳动者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整体把握,去聆听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人的歌唱,这位年轻的姑娘在艰辛的劳动中用凄凉的歌声抒发自己忧伤的心情,《孤》侧重于抒情,打破群岛间海上的寂静——但不如这歌声激动人心,◆教学步骤一,诗人把“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不加雕饰,下面一段译文与课本中的同一段作比较,因而对他们的同情中充满更多的关爱;而白居易身居官位,疲乏地歇息在荫凉的地方;夜莺的歌受他们欢迎,2,《孤独的收割人》其次,“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才能从普通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和劳动人民有广泛的接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诗人所描绘的收割人是一位勤劳而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姑娘,诗人与收割女的心灵已紧紧暗合在一起,因而他的同情中更多的是怜悯,贴近人民,这歌声也勾起了诗人对悲伤往事的回想,《观》侧重于记叙,却比不上这种歌唱;春天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另外,认识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也许,2,问题研究法,对较难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教学时数1课时,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教学方法1,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我凝神屏息地听着,表现了诗人“自愧”的心理,第三册《孤独的收割人》 ,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反函数1高考数学教案
  • 上一篇:音乐-荧屏之歌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