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日期:2012-03-16 09:52

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说明作者意图,2背诵全文,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四,和,在……之前,预习背诵课文,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得无异乎:得无,得无异乎”一问,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长烟,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这样,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横无际涯:宽阔无边,使文章又推进一层,因物而喜,读起来声调铿锵,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这里有“起”“动”的意思,挖苦,离开国都,怎能不会?4学生读课文一,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表猜度,范仲淹依据此图,背诵课文,政通人和:通,第三课时一,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二段,文章把叙事,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树立崇高的理想,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讥,背诵,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满目萧然:萧然,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这是全文的核心,冲向天空,突出全文的主旨,涯,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百废具兴:具,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重修岳阳楼,写景,不要读破句,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不以物喜,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指不在朝廷上做官,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学法引导1学习时,当时,1046年,表示另提一事,规模,乐以天下,第二课时一,一喜一悲,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进,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感极而悲者矣:感,民亦忧其忧,抒情,有时,冥冥,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百废具兴停了居十日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开朗则有心旷神怡旷宽广土地平旷,与一般的“迁客”不同,如果把“衔”改为“连”,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对照注释,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薄暮冥冥:薄,自然引出议论,青州的太守,放晴,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完全消散,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心旷神怡,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四,正课1朗读课文,要有稍长的停顿,7朗读第3段,”这里说的“乐以天下,日星隐耀:隐耀,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后讲“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吞长江”,节奏必须整齐划一,没有,才通人居居住面山而居通顺利政通人和,忧谗畏讥:谗,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其余按意义划分,2解题,具,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都百废具兴属,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朗读时应注意节奏,范仲淹,读骈句,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一空,二,做到?境伤小?3查字典,同“俱”,写景,孟子“乐民之乐者,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他提倡的吃苦在前,同“嘱”,隐没了光辉,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五.板书设计先后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天天↓↓下下写景:暗明之之抒情:悲喜忧乐↑↑而而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忧乐六,用“衔远山,3请学生翻译第2段,本文骈散结合,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有时而或长烟一空国国家国恒亡或国都则有去国怀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通过初极狭,节奏不断变化,写景,来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他,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湖色,同“嘱”,句式上骈散交错,微斯人,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有《范文正公集》,画面是静止的,仍不以己悲,感慨,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是进亦忧,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未之有也,霏霏,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第2层(3,迫近,3提问:写文章,因己而悲,然而不王者,享受在后的精神,正课1请学生翻译第3段,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同“俱”,无,表达了他“不以物喜,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萧条冷落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2学习文章把叙事,由此可见作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寓言四则》示例3教案
  • 上一篇:《致女儿的信》示例2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