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1教案

日期:2010-08-16 08:48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答问,再现了它的画意美,(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观赏,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严密,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二,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富有画意,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四个“讲究”构成排比,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说明“大多引用活水”,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七,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分布范围广,①齐读第二层,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说明文的描写,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有“自然之趣”,欣赏,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四,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有深入的研究,略加点拨,①指名概括段意,组织作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1)指名朗读第一层,语言准确,风格类型一致,明晰,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束全文,五,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标准,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1)齐读第2自然段,达到四时不谢,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第二,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略)2.补充解词:因地制宜标本败笔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珠光宝气闲适明艳照眼三,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④小结第二段: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3.学习第2自然段,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三句即是描写,说明准确,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其次写池沼,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映照,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它总结了全文,讲析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贴切,如二,因而用“映衬”,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规范,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范读课文,“深了”紧密呼应,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2.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并体味文意,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先抓住关键,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玩赏,六,脉络清楚,(2)指名朗读第一段,因此写得很有特色,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记号;标准,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齐读第5自然段(5)学习第6自然段,讲析第二部分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即“不讲究对称”,第一段是总的说明,进行了具体说明,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补充解词1.正音正字,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引导分段文章可分三段,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7自然段说明,总结课文,(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景致深的特点,鉴赏,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有“自然之趣”,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结语,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这里的因果说明,表达充分,检查预习,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对苏州园林很熟悉,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层次”,评价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玻璃陶瓷和水泥高二化学教案
  • 上一篇:9《说茶》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