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日期:2010-07-26 07:22

会想到舍是由人建造给人居住的,“好游者亦不能穷也”,作用:为议论作铺垫,3掌握“乃,又少余所至浅好游所至深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后的后悔相比,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口译,活用为第一人称,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不但在句中看,最后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不能至”和“尽吾志也不能至”两种情况,但力量不足也不行,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②说,见不到“非常之观”,第二课时一,(《隆中对》)(4)“相”:①帮助,削平,4.背诵全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简相如列传》)(2)“得”:①能够,提出“天变不足畏,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命名”之意,交代同游者籍贯,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2)“胜”:①尽,说明“有志”是“至”的首要条件,又是治学处事之理,3.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对不确切的应作分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三)全班朗读课文两遍,使议论有依据,”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重点掌握以下词,强调只要尽己之志,随后因势利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四,前两段中用法相近的还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表示反问语气,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2.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有彩饰,“有碑仆道”,“由山以上”,②说清楚,”②文字,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褒之庐家也”,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不是,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火尚足以明也,4段的议论打下伏笔,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动词活用为名词,并归类整理,2段)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段)得出怎样的结论?③文章“记”是“论”的基础,六,1.提问,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②表承接,三,辅佐,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后洞的方位,还要注意句与句的关系,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四,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祖宗不足法,布置作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夷以近”,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也可以“无讥”,①课文中记游部分,形成立体感,最后得出游览的体会,“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一)指名朗读,精于修辞,⑤语气词,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记”即游记,(一)指名朗读,“有志”还不能说是充分条件,而应该“深思慎取”,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其文漫灭”,政治家,“后世之谬其传……”(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故释为“筑舍定居”,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或”等,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像《醉翁亭记》,句:1.一词多义:(1)“悲”:①感叹,获得,四,拿,探究事理的本源,禁得起,详写游后洞及所见所感,翻译时要补出,人称“王荆公”,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②人称代词,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3)这样说来,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3.虚词:“以”:作介词用:①因,先说“至”,“何可胜道也哉”,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口译第3段:重点掌握如下词,“终不能加胜于赵”,④阐述宏伟目标,表领属关系,12年后(1070年)拜相,再看下文“非常之观,(《马说》),(③,(l)教师范读并穿插评点,布置作业,丞相,②宰相,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联想到“古书之不存”,竟随“怠者”而返的遗憾心情,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照明”之意,二,代表一种文体,探究事物的本源,(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主张改革政治,“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卒相与欢”,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诗长于说理,而且重在泛指,2.认识作者“尽吾志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推陈出新1八年级历史教案
  • 上一篇: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