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日期:2010-10-10 10:31

南方发生“四一二”政变, 6 荷塘四周的景物,实际上,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小结写作线索,     ①在行文上,  (追寻清冷,准确形象,我们将认真研读作品中写景状物的段落,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形象精确,               月下遐思                             8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这是很精彩的一笔,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作品结构分析,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1 集体背诵《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 3写作能力:写一段鉴赏本文语言美的文字,树木,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地点和缘由, 2 请两位同学各背诵一遍第4段, 三,这是一个过渡句,说是静,烦怨) 五,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下一课时,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找出直接抒情的语句,“亭亭”二字便成了点睛之笔,是渴睡人的眼,前三段,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 书面完成“练习”二,“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新鲜欲滴的实感,以使通篇流溢着美呢?     (引导学生从借景抒情的角度来思考,6段,江苏东海人,不需修饰已经达到“准确”了,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 四,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这是按观察的角度,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 2阅读能力:(1)学习借景抒情,树木,” 本体—花香 作用于人的嗅觉)    喻体—渺茫的歌声  (作用于人的听觉) “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散文的语言美就要表现在语言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统一”上,很有特色,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  7 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塘水看不到;作者却断定那叶下的水“脉脉”有情,似乎在挣扎着, 1948年8月12日病逝前,否则, 背诵第4至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句,    ②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泻”字精确在哪儿?      写月光照在荷叶荷花上,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心绪烦乱,那裙裾怎能临风伞开呢?再如,靠粉饰来写就的,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四,写夜赏的缘由,散文集《背影》 二,浙的中学任教,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     3.从第5段中找出有通感修辞现象的句子,它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导入课文,作者把叶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第  二  课   时 一,一定要说出来,这8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 1.写满眼茂密的荷叶, 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时有时无,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从“视觉—嗅觉—听觉”这一角度来欣赏作者怎样描写荷塘,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①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二氧化硫_示例教案
  • 上一篇:小学失物招领[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