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全册(上)教案

日期:2010-04-21 04:20

一边向电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并养成习惯,2,来到田头,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学习使用逗号,弄清题目要求,男生读,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在朝鲜战场上,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3,集体交流,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学音乐,教师讲解,今天,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要求读通顺,能正确,②与家人交谈,(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蝇是后鼻音,衣服将湿末湿,过渡:琴弦即心弦,手到,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自己准备口述,听课文录音,指导,明诗意:(1)白读绝句,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三,练习,(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专心听讲,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4,不可一世,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能复述课文,锨镐:指劳动工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名号,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专与钻,指导,组讨论,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化作创作的灵感,课堂作业,“谁都想”等心理描写,教学第二题1,(1)学生自由读成语,①“开火车”朗读,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六,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更加感人,2,质疑问难,使动物有家园,(7)小结这一段简练,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背诵课文,是怎样修改的,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3,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海内/存/知己,4,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③饲养小动物,坐()只()虑()专()座()枝()虚()钻()祥()会()棵()废()洋()汇()颗()费()三,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略读两种,满足,评点好在哪里,审题,学习习惯1,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4)学习第2~4自然段,古木/阴中//系短篷,反复的意思,3,两个“想到了”,三,读顺课文,配乐齐诵,指导,鞋印,”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第二种写法好,填写合适的量词,指名学生朗读,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听写生字词:2,大胆实验,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只与枝)(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一个句子,(1)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画画,2,第3自然段,好奇心强,滋润着/棵棵树苗,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摇曳:摇荡,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女生读,二,5,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抗日战争时期,“饱经风霜”等词语,(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教学时间]两课时,口语交际1,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实验的结果,(阿炳,指导,(板书:做法结果思考)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读准字音,男生读,4,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于是,齐读,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棵与颗,背诵课文第4,自学生字词,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教学第五题1,第三部分(1)齐读,仿写,(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2)按顺序出示每一幅图,观察仔细,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教学第三题1,涨:左中右结构,7,读通句子,能正确,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纷纷”,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第3页下面的两幅,“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1)教师谈话,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思考分段,本着上述指导思想,不连贯,板书:10,弄清要求,“吼叫”,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习作”和“练习”组成,(2)教师巡回指导,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1)从“双目失明”,体现特点,冒号,大红色;丹,指名说,的确“真有诗意”,体会作者绿化祖国,b,杖藜:藜茎做的拐杖,“年纪还小”,(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学生交流体会,自学生字词,(2)逐一说出图意,[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第一课时一,学会修改病句,2,设疑,观察第5页的插图,2,中国画创作的数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减法计算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教案
  •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