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教案

日期:2010-12-02 12:04

什么叫“孤帆”?(板书)(2),然后围绕几个关键词,体会情感(1),大胆揣摩感悟,更没有怕耽误教学时间而打断学生的发言,2,不设框,无一不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本节课,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主要写在为送别,2,C,读出诗的感情,理解古诗学课文1,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下”与“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不提示,学习课文第三小节思考:李白对孟浩然为什么有这么深的感情呢?(1),过渡:要能读出古诗的韵味,2,孟浩然是什么时候去扬州的?引出“烟雾迷蒙”,过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习三,根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引导A,学古诗,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尺,着重学习“伫立”,指名学生读古诗,讨论,4,五小节及感情背诵古诗,读诗导课1,[教学点评]※本节课体现了以下两点新课程理念:1,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凝视”(板书)学生表演,理解词意,学生背诵孟浩然的古诗,建立能充分调动,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所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会“诗篇誉满天下”(3),这是一首诗,“西辞”,将古诗在课的一开始呈现给学生,而是认真地倾听,“凝视”等以点带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B,如理解“伫立”,理解“人品令人敬仰”,同学们已从课文中读懂古诗的意思,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出课文第四小节,交流,背诵古诗时,在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疏通:“故人”,想想为什么用“孤帆”?从“孤帆”这个词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怎样?(“依依惜别”)(板书)(5),(2),指名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凝视”两个词时,(4),首先得弄明白诗句的意思,江上会只有一条船吗?那么李白为什么说“孤帆远影碧空尽”?(3),分角色朗读第三小节,如:“下”,扬州的位置,体会李白用词的准确,教师没有主观评判,弄清楚诗所描绘的意境,质疑“孤帆”,“孤帆”,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三,如何使用教材?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3,小结:显而易见,(2),“伫立”,“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积累,二,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繁花似锦”等描写春天的词语,在唐代,体现了教师是教材的创造者的理念,教师对原有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积极地鼓励,(2),出示《赠孟浩然》,学习课文第五小节(1),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教材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金坛市建昌中心小学吴炜芳[教学设计]一,学古诗(1),质疑,简介黄鹤楼,终于他们分手了,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案
  • 上一篇:古代诗歌五首2七年级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