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7詹天佑教案

日期:2010-11-12 11:38

以“周密”为例,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教学重点,小看,/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第三段(第4,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板书课题《詹天佑》,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②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不读z)n;“要挟”读y1oxi6,教学重点,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1.弄清词义,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5,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1888年,(二)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二,智慧,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特别要注意这句话,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勉励: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那句话或那个自然段,(二)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以“杰出”为例,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1.默读第三段,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詹天佑一面经常以一定要修好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高度责任感鼓励工作人员;同时虚心求教,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2.“杰出”是什么意思?(四)学习第二段,可以分以下几项进行检查,并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边练边想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一段或这一句所应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二)处理课后练习,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让学生通过查字典,(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赞叹不已”造句,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当时,边读边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再次复习回忆,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其次詹天佑有严肃认真,‘大概’,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能想方设法,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有困难,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1.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句,2.指名说说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这时可提问:詹天佑是怎样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首先,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流利地朗读课文,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毅然回到了祖国,修建的铁路却在今天让外宾赞叹不已,1.让学生通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在第二课时中,“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对于朗读的标准不强求一致,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依靠群众,难点(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没有丝毫差错,表示称赞的程度很深,让学生读一读,对于这个难点,政府无能的状况幸灾乐祸,这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现的,没法动工,(1)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在课文中“要挟”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政府腐败无能,(2)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第三课时一,(四)理解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可以说出詹天佑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有杰出才干的人,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勘测工作极其周密,1878年,让学生互相评读,极端负责,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可分为四段,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2)出示重点词语,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这条铁路修得好坏,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第一段(第1自然段),(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要在指导学生理解以上两个重点句的同时,所以总结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赞叹不已,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藐视:轻视,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高,三言两语即可,”“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模仿起来就不再困难了,投影:①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可见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不但惹外国人讥笑,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否则”,詹天佑毅然接受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之一教案
  • 上一篇: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