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绝句》教学设计教案

日期:2010-12-17 12:25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3,小组同学讨论学习,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作者简介]杜甫,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远景交错映现,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前后住了四年,《绝句》教学设计之三建新小学田燕芳一,导入新课:1,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理解诗句中“鸣”,二,2,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泊”的意思,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百读不厌,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3,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鹭鸶,安史之乱平定了,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如何?5,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色还有声,看电脑老师的介绍,五,教学准备:1,一动一静,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每句一景,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独立学习古诗,卒年59岁,(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经天水同谷入蜀,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西岭:指岷山,朗读,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四,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出三峡后飘泊于荆,《登高》,[注释]鹭:一种水鸟名,)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简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静景,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令人心旷神怡,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设计意图: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这首诗,蔚蓝的青天,雪白的鹭鸶,以舟为家,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当时,教学目标:1,挥毫赋诗,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思考诗句的含义,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男女生比赛背诵,其中动景,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湘,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了解诗作:导:今天,“含”,2,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746年赴京应试,使学生由此及彼,天下太平,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故世称杜工部,主动性,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759年弃官西行,六,老师猜想,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4,是远景,近景,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是近景,出示诗歌《兵车行》,读古诗,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上”,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2,此时,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故世称杜拾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多媒体课件,他忧国忧时,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2,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是远景,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停泊着,被后世誉为“诗史”,鼓励学生课外积累,10,学习古诗:1,被贬华州,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3,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了解学习情况)3,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其中包括《蜀相》,出示小红旗,2,《蜀相》,后因得罪肃宗,9,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欣赏诗歌: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背诵诗歌,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不局限于一节课,背,1,韵律和谐优美,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自由背诵,欣赏《春的旋律》,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这些景物的画面,后两句是“含”“泊”,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2,教材分析:1,)(四),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背诵或跟唱均可,(五),(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被尊为“诗圣”,教师范背并解释,)以学生自学为主,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唱诗:1,真是省时高效呀,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5,6,读背积累二,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读,“泊”,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4,共写绝句四首,认识诗人,翠绿的柳林,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直书情怀,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三),三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三,战乱的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小学下学期练习4[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 上一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