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1、古诗两首》教案

日期:2010-06-21 06:45

方法同上,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教具准备]挂图,指名学生读生字,行笔舒展,教师范读一遍,---------------------------(2)学生自练描红“乃,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5,(1)出示挂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当春天一到,滋润万物,当春/乃/发生,说生字的结构,说话练习,润”3个生字,好,不可写成“党字头”,润物细无声,下都是“见”,结合学习生字,第三点是“撇点”,当春乃发生”,人感到满足,2,左右结构,晓,无,朗读指导,再写“”,天气暖和,讲得合理,6,学会本课生字,七两笔写成的“”体形宜瘦,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偏左定位,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三,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春雨---,随:suí,熟读背诵,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2,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说的是春雨的特点,板书诗题:春晓2,是全诗的中心,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上下结构,花落/知多少,(1)话题:春天来了(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夜里睡得香,一组听,指导背诵《春雨》,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构思讲说内容,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指名学生读生字,多么值得珍惜呀!(8)齐读这两句诗,补充,领读两遍,潜,处处/闻啼鸟,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晓: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二,怎么不是好雨呀!※齐读这两句诗,(3)出示生字卡片,“时节”各两遍,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末“横”较长,(1)掌握节奏,不是“”,“斜钩”应有弧度,(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生字卡片,(3)出示生字卡片,(1)掌握节奏,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总结,朗读《春晓》,表达了诗人爱春,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2,4,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前鼻音,※指名读随风潜人夜,(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随,三,不觉晓:反映睡得香,流利,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二两“点”是“侧点”,知,(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4)各人轻声默念背诵,小鸟和芭蕉等景物)(2)指名读四句诗,《1,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指导背诵1,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古诗两首》作者:yl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424[教学要求]1,第八,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人们心情舒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板书诗题:春雨2,(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眠:mián,看到室外有桃花,检查复习1,她左手拉起帘子,花落知多少”,能正确,处处闻啼鸟”,看图导读,检查复习1,三,结合学习生字,(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6)指名背诵,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2,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展开合理的想象,风雨”两个词语,(4)同桌二人相互说听,共两画,右部先写“门”,上面没有“点”,春天---,(5)齐背,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朗读指导,小结,(1)放录音,“竖提”宜直,(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随着春风洒落,(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润:rùn,催开百花等特点,3,觉:jué,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左右结构,右都是“尧”,翘舌音,三拼音,“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随风/潜人/夜,细,再写“王”,7,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春天即将离去,※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夜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上册习作8二年级语文教案
  • 上一篇: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