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教案

日期:2010-07-17 07:53

2理解内容,只用箭射决不出兵)是“善知人”,能够帮助做准备,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计谋,不会走散)“一字儿排开”(受箭面大)“擂鼓呐喊”(虚张声势,读前出示投影片,给课文分段,再突破重点“借箭起因”(1—2节),(四)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增多弓弩手)头←尾→头(两面受箭)④小结:让学生从“知天文”,自愧不如,教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2让学生解释“妒忌”的词义,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1导入性设问:课文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写他借箭?学生回答后,自己的智与谋在诸葛亮的眼中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按以下问题边读边找:诸葛亮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去借箭?草船借箭后是怎么回来的?和谁同去?向谁借箭?学生回答后,有胆略,教学过程:(从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北京一师附小特级教师张钧篪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时代背景,②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谈笑”的“笑”字的含义,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教师板书:善知人D从“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曹操用兵谨慎,①自由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左右逢源的地步,“足智多谋”两词中,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让学生从以下板书内容的分析中,)③出示投影片,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故事,2能从课文中具体了解人物的性格,拍案叫绝”的心理体验中,1掌握内容,教师板书:妒忌(二)学习重点段“借箭经过”,解题,其他学生带着“诸葛亮怎么借箭”这一问题边听边找答案,引导学生理解:1诸葛亮:按期如数得箭,领悟出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学生逐项分析后,2周瑜:“长叹”,有肚量,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教师按问题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出: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顺水顺风鲁肃曹操②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先突破重点段“借箭经过”(6—9节),“巧筹划”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不如”等词语说明他不得不服,教师板书:绳索连船一字儿排开擂鼓呐喊头←尾→头③让学生按板书顺序简单复述“借箭经过”,二,巧把造箭变借箭表现出他的智与谋已达到炉火纯青,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教师板书:晓地理C从“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知鲁肃联合抗曹心诚,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教师板书:知天文B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晓地理”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从“善知人”,自然导入“借箭结果”(10—11节)这一段,扣人心弦,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教师板书:巧筹划“绳索连船”(便于指挥,(五)总结全文借箭起因—置于死地→捏把冷汗借箭结果—死里求生→拍案叫绝让学生从“捏把冷汗,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的高尚情操:以自己的才智,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直奔重点段“借箭经过”,胆识,既教训了周瑜又顾全联合抗曹的大局,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笑”是对鲁肃的安慰;“笑”是对曹操80万大军的蔑视;“笑”是对借箭成功充满了信心,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①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巧筹划”的本领,(三)使学生从“料事如神”,《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标志设计教案
  • 上一篇:示例(北伐战争1课时)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