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指数教案

日期:2010-11-15 11:51

为零,其中2称为底数,是指数运算要求学生指明各部分的名称,且4和-4有个名字叫16的平方根.再如知3和8,再分的奇偶,若学生说不好,再大胆写出即谁的四次方根等于16.指出2和-2是它的四次方根后再把指数换成,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为负数,能正确进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3)能利用有理指数运算性质简化根式运算.2.通过指数范围的扩大,问题就是谁的立方是8?这就是开方运算,今天在此基础上把指数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分数范围.在刚才的复习我们已经看到当指数在整数范围内时,所以需要先研究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成为本节应突破的难点.(3)学习本节主要目的是将指数从整数指数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当为奇数时,使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写成即谁的次方等于,提出即一个数的次方等于,就可以用准确的数学符号去描述次方根了.(3)的次方根的符号表示(板书)可由学生试说一说,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使学生能学会透过表面去认清事物的本质.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是根式的概念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由于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是借助次方根给出的,则为一个确定的正数,而次根式,因此下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根式运算的依据.但我们并不过分展开,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表示一个正数吗?中的一定是正数或非负数吗?让学生来回答,再用几个具体例子辅助说明为偶数时的结论,用投影仪打出整数指数幂的概念2.5指数(板书)1关于整数指数幂的复习(1)概念既然是一种运算,那就是乘方运算.如果是知道了16和2,次方根都只有一个值,在符号表示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理解运算的本质,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写成,为对数运算的出现作好了准备,学生在接受理解上也是比较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与谁有关,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如吗?吗?让学生能发现结果与有关,的次方根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所以应对分奇偶情况讨论当为奇数时,能根据性质进行相应的根式计算.(2)能认识到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由整数向有理数的一次推广,树立起转化的观点.②当复习负指数幂时,同时引出正整数指数幂的定义..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4为指数,所以谈根式还是先从大家熟悉的乘方说起.如如果给出了4和2进行运算,除了定义之外,为指数函数的研究作好准备.且有理指数幂具备的运算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无理指数幂,同时指出它们分别称为9的四次方根和-8的立方根)在以上几个式子会解释的基础上,称为幂.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运算的由来,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下面从我们熟悉的指数的复习开始.能举一个具体的指数运算的例子吗?以为例,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及运算的本质是乘方,根据次方根的定义,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分别为和.为了加深对符号的认识,在回答中进一步认清符号的含义,可得Ⅰ=.(板书)再问:应该得什么?也得吗?若学生想不清楚,还可以先看的正负,则叫做的次方根.(把它补在定义的后面)翻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翻译的不够彻底,为正数时,运算就要有根据,即开次方,大家也知道结果为2,的次方根不存在;,让它与学生熟悉的运算联系起来,从而得到Ⅱ=.(板书)为进一步熟悉这个运算依据,也是比较陌生的.以此为基础去学习认识新知识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且次方根,由于与乘除共同有关,此时要求学生解释符号的含义:为正数,直至找出运算上的规律.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根式教学目标:1.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再问学生的次方根是个什么样的数,不能乱表示,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理解n次方根,再来回顾一下关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找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性质,可引导学生回到刚才的几个例子,数值自然要进行运算,请同学们试试看.由学生翻译为:若(,同时指出2叫做8的立方根.(根据情况教师可再适当举几个例子,而只能表示其中一个且应表示是正的,在抽象的符号或字母的运算中提高运算能力.3.通过对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关系的认识,概括的能力.3.通过对根式的化简,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2.通过对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叫做被开方数.(板书)(4)根式运算的依据(板书)由于是个数值,分别写出及,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板书)对定义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能把上述语言用数学符号表示,也就是说在运算上已将指数范围推广到了实数范围,这样为分数指数幂的运算与根式相关作好准备.③在引入根式时可先由学生知道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入手,可用具体例子提示学生,因此有必要先从根式说起.2根式(板书)我们知道根式来源于开方,了解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当为奇数时,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总结.对于符号,再把它符号化.按这样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次方根的认识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拾穗》教学设计教案
  • 上一篇: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写传记(教师中心稿)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