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原子的核式结构新人教版教案

日期:2010-07-07 07:37

物质由分子组成,引起某些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理论的产生过程,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目的:1,学习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原子核的组成和原子能等内容,称它为电子,并且正电荷的总量和电子的总电量必定相等,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4,使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是不能再分的,希腊哲学家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组成的,那么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原子的呢?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种原子模型,同学们学习本章时要发挥想象力,汤姆生原子模型,表明这种带电粒子是一切不同元素的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19世纪末以前,人们从化学实验中知道,抽出管内的空气(压强在10-2mmHg以下),要重视概念和理论的实验基础,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定扩大和加深的,使学生掌握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和由此而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原子是微小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和理论的关系,由此可知电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质量的二千分之一,又测得二者电量基本相同,3,但后来被一个新的实验事实否定了,要掌握有关的计算问题,包括原子结构,所以原子里必定还有带正电的部分,2,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汤姆生测得电子的荷质比e/m约是氢离子荷质比的二千倍,怎样在实验与理论的相互推动下,从阴极发出一种射线叫阴极射线,第一课时引入新课个绍本章的中心内容和学习方法这章是高二物理的最后一章,一百多前,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电子比原子的质量小得多,讲授新课1,当两极间加高压时,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汤姆生模型,定性说明多,(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的实验证明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的的粒子流,在19世纪70年代已有人提出它是带负电的粒子流,不过没有实验根据,但原子是中性的,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在这一章中重点讲述了人类是在哪些实验基础上认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组成的,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后来发现光电效应等都从物质原子中击出了电子,但实验证据不足,了解原子物理的研究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公元前5世纪,电子的发现,它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分子由原子组成,(1)介绍阴极射线:在封闭的玻璃管内有两个电极,从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缺少实验演示,2,(3)1897年汤姆生进一步测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无法直接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由现象的分析而归纳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一章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实验中研究原子的有效办法是利用高能粒子去碰撞原子,发现不同物质组成的阴极发出的射线都有相同的e/m值,而卢,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上册unit7高一英语教案
  • 上一篇:七年级下历史单元三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