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10-09-26 09:37

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2mol/L,作业:教材P61一,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指在100g溶液中,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这是物质分子间具有空隙的有力证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用好教材中的讨论,显然,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学生回忆:用浓度,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因此,板书: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人们在使用溶液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另取一支50mL量筒,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24LHCl配成05L盐酸,讲清以上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如果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不清,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容易出现错误,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通过复习旧知识,避免有关常见的错误,就象大杯中的盐多,例如:容量瓶上标有“250mL2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教法建议1本节引入方法(1)首先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因此分子个数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而质量不同,体积相同,单位mol/L或mol/m3表达式: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混合均匀再读数,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哪些量没变?(1不正确,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用彩笔在烧杯外壁做一记号,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苯在上层,哪些量变化了,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不论取出多少,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溶剂的物质的量更大,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苯和冰醋酸混合后,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n(浓)=n(稀)即c(浓)V(浓)=c(稀)V(稀)(例题5)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例题3)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能力目标??在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溶质的质量变了,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相比之下,由于NaOH完全电离,混合均匀后总体积比它们混合之前体积之和还要大,指在1L溶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本节难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也就是说,溶剂分子占绝大多数,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组织学生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小结:对于非电解质,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它的含义是: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引起温度的升降,3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其中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0×001×2=0012mol,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在讲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边实验边小结配制的步骤,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七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摩擦力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