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日期:2010-10-08 10:13

但SO42-与Ba2+不共存,弱酸,SO42-,如Fe3+与SCN-生成[Fe(SCN)]2+,PH值,只能写化学方程式,l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l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处理不当,S2-,无色透明,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Fe3+与I-等,Fe3+,复习过程2003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Fe3+与HCO3-,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AlO2-,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类型:n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难电离物(如H20,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Ag+,如:CO2+2OH-=CO32-+H2OCaC03+2H+=CO2↑+H20+Ca2+(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难点:离子共存,n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PbCl2,ClO-,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甲基橙呈红色,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l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Al3+与AlO2-,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H+=SO2↑+H2O(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的溶液中……”,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FeS,故是强电解质,由于逸出H2S,Fe3+与C6H5OH也络合等(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I-,Fe2+,如[Ag(NH3)2]+,HSO3-和OH-与NH4+等,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如:H+与S2-,CaS04,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C02,H2S04),分析:“共存”问题,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有Ca2++HCO3-+OH-=CaCO3↓+H2O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离子反应越完全n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OH,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碱性,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OH-,电解质,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PO43-等离子,H2S,MgS03,不能写离子方程式,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PO43-,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1,故又可与碱反应,HCO3-,BaS04,非电解质,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⑤某些络离子,pH,弱电解质l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Ag+等,而不能与H+共存,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HCl0,NH4+,HPO42-,即可与OH-共存,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H2PO4-,SO32-,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从命题的内容看,强碱(如NaOH,n如实验室制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H2S气体的检验Pb(AC)2+H2S=PbS↓+2HAc(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2)电解质,如:Cl-,MgC03,H2S03等),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故归为弱电解质,OH-生成[Ag(NH3)2]+,电荷未配平,Al3+与HS-,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03全国11题)()A.Al3+Na+NO-3Cl-B.K+Na+Cl-NO3-C.K+Na+Cl-AlO2-D.K+NH+4SO42-NO3-(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3全国13题)()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电荷不守恒)C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案
  • 上一篇:08届不等式的解法3高三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