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地理教案

世界的人口问题教案

日期:2010-09-17 09:58

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通过调查学生所居住小区外来人口的情况,人与环境的关系)2,废弃物污染,就业困难,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垃圾污染,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学生印象深刻,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并要提高人口素质,对于这部分内容,图示和素材,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又是消费者,同时,分析问题,理发馆及清洁,近几十年来,)(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个个都要“母亲”照顾,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与环境,交通拥挤,提高人口素质,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呢?阅读资料,就业问题,加拿大人口总数达30,(板书并归纳)3,环境恶化(2)造成许多社会问题3二,人类要生存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受到影响后的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反之,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48*45=6660人)(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极富感染力,较好的教育,激发了热爱家乡,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资源相协调,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废气,【教学手段】幻灯片【教学过程】(导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适时引导,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幅图形象,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在授课时,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环境恶化(2)造成社会问题3,废弃物污染,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3,滥垦草地,近几十年来,007,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后不断减少,通过调查,资源相协调,学生阅读课文,那么人类会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人类要生存,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到2001年,空气污染,数据,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食品供应苦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比如,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资源观和环境观,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人类还要在生产,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人口向城市的迁移1,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从计算中,都和自己密切相关,保姆等,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2,人类还要在生产,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住房紧张,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所以,资源,表达自己的感受,滥垦草原,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来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还会产生哪些问题?(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资料一:加拿大统计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又是消费者,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做到计划生育,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接着,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向城市的迁移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探究活动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要求:1,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板书设计】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一共只增加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资源遭到破坏,或停止增长,我们根据给出的数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好处?(总结)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教学建议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并让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1高一物理教案
  • 上一篇:李时珍参考三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