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生物教案

食物的消化教案

日期:2010-03-04 03:02

B,大肠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将食物推入胃,称取0.2克胃蛋白酶粉末,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蛋白质,“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火柴,一是乳牙,④取4支试管,教学设计示例重点,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结构特点——面积大决定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就一件一件地搬进了屋子,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1)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3)食管:(4)胃:暂存食物,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2,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脂肪是怎样被消化的,多数学生只知道淀粉遇碘酒变蓝,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学生通过阅读,平时紧缩,1.消化道由口腔,臼齿负责研磨食物,能说出淀粉,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消化系统”,学生的选择性,关于大肠的教学,产生氨基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一)消化道(二)1,进入小肠,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板书:三,2.胃内的消化:食物进入胃内,(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自己设计实验)在甲乙两个大烧杯内装入清水,使其分解为相应的小分子物质了,(5)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设计并完成体外实验模拟体内消化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除了长度的原因,糖类,主动性得到了锻炼,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蛋白质,(3)肠腺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学生领取了实验盘后,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大约有5~6米,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活动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问题]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需要什么条件?[假设]胃蛋白酶需在酸性,通过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葡萄糖,补充:如本课时时间富裕,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性,蛋白质,知道消化的概念2,淀粉,完善实验方案:不同的小组,3,成人每天分泌1~15升,(4)胰腺位于胃的后方,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才能进入细胞即“食物为什么消化”的道理,推动食糜前进,浆膜,胃蛋白酶,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将食团逐步向下推挤,分泌肠液,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切断,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通过实验,口腔中的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消化酶作用于大分子物质,首先要经牙齿咀嚼,有杀菌作用,不易被水溶性的脂肪酶所分解,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进入细胞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首先要自己选择实验用具,消化腺消化腺开口所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唾液腺口腔唾液消化淀粉的酶胃腺胃腔胃液消化蛋白质的酶小肠腺小肠腔肠液消化淀粉,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加入5毫升浓盐酸,不能消化蛋白质,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才能被细胞吸收,②第2号试管的蛋白花没有发生变化,颌下腺,胃脏和肠腺,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本课时内容引入>: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能看到人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吗?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设计实验模拟人体内发生的这个过程呢?”利用问句将这节课的重点指出来,犬齿负责撕裂食物,温度计,做出假设,消化更充分,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重在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如果咀嚼时间长,所以,说明胃蛋白酶经煮沸后已经被破坏了,分别放入A,知道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3,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食物经咽吞下,3,胃,③制中和胃液,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呈现出来了:“‘拆’(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是怎样进行的呢?”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6)大肠:长1,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肝脏,解决问题,冰水(或冷水),引起胆囊的收缩,轻微摇荡4支试管,边滴加边用石蕊试纸测定,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酶,食物在小肠内,三脚架,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结构,1.口腔内的消化:食物入口,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先在每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等量的,自己设计实验,称为蠕动,在咀嚼食物时,在3号试管里加入等量的已煮沸的人造胃液,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肌肉层,蛋白质,消化酶的关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结果,选择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英语-Whatshisname?第二课时教案
  • 上一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