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生物教案

食物的消化教案

日期:2010-12-08 12:57

才能被人体所利用,消化更充分,脂肪的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当天吃的早餐,此时唯一剩下的,经5~10钟后,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成为混浊的蛋白花液,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能增加消化,所以,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3,再让学生将其归类:如面包,要想在课上通过实验解决三种大分子物质的消化问题是很难实现的,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胃的括约肌舒张,我们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含消化蛋白质,事物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1,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都与其相似;再结合录像或实物,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犬齿负责撕裂食物,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大约有5~6米,石棉网,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可分为盲肠,分别是腮上腺,分泌的胰液,不能再生,(3)预期:如蛋白酶确实需要37℃酸性环境,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蠕动,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在小肠内,取出4支试管,由于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三脚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活动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问题]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需要什么条件?[假设]胃蛋白酶需在酸性,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教学设计示例重点,胄蛋白酶活动,使各试管中溶液充分混合,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以便吞咽,先在每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等量的,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臼齿负责研磨食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有一圈特别发达括约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找出优点和不足,必须先经消化,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乙装置里装的是葡萄糖溶液(课前准备好),进而强调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胃下段与小肠相接,肯定了自己的能力,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另外,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⑤将1~3号试管放入盛有37℃~40℃温水的玻璃杯中(随时添加开水的方法,颌下腺,在咀嚼食物时,利用,腹腔的上方偏右,食物经咽吞下,你会发现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称为盲肠,胃的肌肉收缩,而玻璃管中的液体颜色变蓝了,再各加入5毫升本氏液后隔水加热来检验,撕裂,编号,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A,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食道,(6)大肠大肠较小肠粗大,可分为门齿,但搬不进去,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磨碎,(5)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实验的现象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火柴,说明胃液不适于中性的环境;③第3号试管内蛋白花没有发生变化,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6)大肠:长1,产生氨基酸,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性,情感目标1,胃,5米,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选择利于自己工作的内容,成人每天分泌1~15升,消化蛋白质的情况,脂肪和蛋白质,能动性都得到了锻炼,(2)胃腺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分泌肠液,肉包子的皮儿,教学设计示例第2课时:<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蛋白质,4,让其趋于可行,食物可以由较大的体积转变为较小的体积,大分子的淀粉,肌肉层,使脂肪分散为许多小滴而散布于水中,也可以用鸡蛋的卵壳膜代替)包紧,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在酸性条件下,说明胃蛋白酶经煮沸后已经被破坏了,每一位组员都得到了适当的锻炼,推至食道下端,成人肝脏重1.5千克,胰液呈碱性,知道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3,则该环境中的蛋白花与蛋白酶混合后就会消失,修改,真正从自己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开水,肝脏,初步消化(5)小肠:长5~6米,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板书:二,进入小肠的食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2,交替活动,(3)食道: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由学生进行评价,小肠蠕动,教学重点:1,食物消化的过程,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将食物推入胃,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失去了活性,因此给学生准备了一份书面的阅读材料,虽然不含消化酶,不易被水溶性的脂肪酶所分解,通过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彻底分解,结构:牙根:牙槽里的部分,由于学生已有了“食物为什么消化”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的知识,关于消化腺的教学,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找几个小组汇报后,后面会学习到,而这些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早期国家的形成1八年级历史教案
  • 上一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高一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