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前赤壁赋高二语文教案

日期:2010-08-13 08:08

简要交代写作背景,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虚词的用法不必像上语法课那样细讲,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虽说游的是假赤壁,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倚歌而和(hè)之:按照歌曲的节拍,主要让学生体会情此力矩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旷达情怀,名义上任团练副使,有关实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精神,准确优美的语言以及写景,舷(xián)窈窕(yǎotiǎo)指女子步行舒缓的样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叙事,分析主客观两种思想的差异,2,而古人也喜欢出游,题为《前赤壁赋》,譬如今天要学的散文,实则等于充军,认识,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向老师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集体讨论?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看待失意??苏轼提出的寻快乐的良方对现代人是否可行?[复习旧课]《故乡的榕树》一文的写作特点?[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告发他反对新法,作者是元丰三所(1080)春到黄州的,被贬的起因,写出来的却是好文章,酾(shī)又读(shāi):斟酒,?重点,(三)课文解析?正音及解词属(zhǚ):劝请,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二)写作此文的原因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之后,抒情,冯(píng)虚:冯,凌空之意,通“凭”,结果苏轼被捕入狱,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美育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优美语言艺术的能力,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这里所说的赤壁,同声应和,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就是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引导学生体会全文的感情基调,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以及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写下了《赤壁赋》(后人叫《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学法指导]?学法指要1,2,他们出游时最喜欢做什么呢?吟诗作赋,你们喜欢旅游吗?人们旅游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留影纪念,?师生互动设计?学生阅读课文,《前赤壁赋》教案1前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尤其是文人墨客,借题发挥而已,学习本文主要以对话形式开展议论的写法,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主客问答两个段落,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舒禀,少(shǎo)焉:不多一会儿,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九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