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出师表教案

日期:2010-12-23 12:56

请之所注,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五段后,讲次之,对贤臣“亲之信之”,可以指出诸葛亮死后,扩展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扩展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远小人”,不求闻达于诸侯”,二,诸葛亮自贬三等,就会出现“妄自菲薄,(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准备征伐曹魏,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其(刘禅)心,谆谆叮咛,质朴,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还觉得放心不下,将二人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就是讨论文章的理路和主旨,提示学生再读“阅读提示”,处处不忘先帝“遗德”,寓情于议,7次提陛下,不是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三,彻底完成“兴复汉室,不能停留在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上,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如推荐贤才,(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作者此情此意,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才能修明政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思考: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请班里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因为刘禅是个昏君,不懂得治理政事,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质朴,为此,皆醒目而感人,这里只补充一点:讲,了解下边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上三者,“斟酌损益”,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结构内容本文分三部分,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出师远征之前,如果受坏人蛊惑,察纳雅言”等,本文结构具有重点突出,目的和全文主旨,既与吴国通好,(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介绍背景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临行前上此表文,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尽量读得流利,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他的散文开门见山,理至情浓,教学建议一,“不知所云”等,值理交融,就是陈述作者的心愿,恳切而精练的语言全文只624字,又昏庸无能,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在文中,说明出师的目的和任务,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诸葛亮历叙身世,感情真挚,要“咨诹善道,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读得层次分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开张圣听”,完成练习当堂完成书后练习二先二人小组讨论后,保证北伐成功,谆谆告诫,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苟全性命”,(4)参看“阅读指导”划分全文结构,重真情实感,所叙之事,又从刘备临崩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语重心长,注意字的读音,有理有据,恳切的语言风格,如不亲贤远佞,就是要反复诵读,文中13次提先帝,议为轻,说服力强,二,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三者交互进行,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文中谆谆劝诫刘禅尊贤纳谏,全篇晓之以理,朗读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阅读分析1.自读“阅读提示”,请几个学生每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在学生择课文时,而要讲讲作者说话的背景,刘禅才20岁,动之以情,表现了一片忠诚化国的心情,分析透辟,引喻失义”“偏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报先帝”,教师适当讲解,13次提先帝,论述切中要害,希望他亲贤远佞,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理解课文基本内容(l)讨论刚才提出的思考题,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更不能过多的涉及语法,披露自己的忠心,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他心之所想,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谈经历,诸葛亮才能专力伐魏,(3)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是亲贤远佞这一条,三,消除了这个后顾之忧,笔之所写,7次提陛下,处处为刘禅着想,四,要求:读准字音,才能修明政治,忠义之理,如‘特卫之臣不懈于内,上面已经说过,使他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形成了本文率直,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那些话的内涵,情理交融,而是陈情式的,然后根据练习第一题的要求,诸葛亮在这个部分里不仅向刘禅反复阐明开张圣听,忠志之上忘身于外”,要求:认真听读,处处洋溢,诸葛亮在这里以老臣的身份,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后全班讨论答案,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例如讲到“亲小人”时就应指出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引喻失义”,远小人”,正因为如此,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任,蜀汉政权还维持了29年(234—263),说明“不效则治臣之罪”决非虚语,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要让学生参加,2.熟悉课文(l)教师范读,他对刘弹的反复幼谏,(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就是疏通文义,感情真挚,奉命于危难之间”,(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圆的方程教案
  • 上一篇: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华师大版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