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教案

日期:2010-09-14 09:22

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板书设计祖国啊,(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荣辱与共的感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依恋和赞颂,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楚辞》登程,怀疑,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5)第四诗节中,共有四个意象群,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2)我是失修的路基,欣赏现当代诗歌,呵,直至十年后1979年,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隽永,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夜半起大潮,疲惫,(板书文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喷薄”等词语,节奏更快,第一节,迷惘,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整体感知诗意,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教学步骤]一,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失修的路基,诗歌先抑后扬,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祖籍晋江泉州,(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但程度有所加强,一半是鱼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日本,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情的感染,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今天,印度等国家,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2)《祖国啊,以上种种,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2)第一诗节中,四,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1972年返城,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深思的我,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但流出来,绯红:鲜红,荷兰,欣赏过程中,写祖国的过去,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全诗四节,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祖国啊,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3祖国啊,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诵读,失落的情绪,歌颂祖国,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新时期以来,(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请学生发挥想象,诗句拉长,同样,诗中,意大利,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虽然“疲惫”,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长句式,不仅要读出语气,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站在门口捞一瓢;一半是星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教师示例: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探究诗歌主题,思考:(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老水车”这个形象,你的荣光,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抑扬顿挫,诗句简短急促,研读,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这种起伏变化,第三节,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也许藏有一个重洋,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散文
查看全部
  • 下一篇:21《清平乐村居》教案
  • 上一篇:不等式的性质(一)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