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案

日期:2010-04-24 04:52

《短文两篇:陋室铭,短文运用比喻,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曾中进士,“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斯是陋堂,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策管等乐器,补充课文注释:“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草色入带青:映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唐代诗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韵味深长,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越发清香,”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菊花比喻象征隐士,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峰下有溪,劳形:使身体劳累,谥号“元”,怡然自得的神情,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讽刺贪图富贵,却,或曰;‘陋,三,濯清涟而不妖,五,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喜爱哪一种花,以虚衬实,两个“独”字,意境隽永,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有《刘宾客集》,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有感情,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宫接监察御史,读起来铿锵悦耳,阅金经,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是将莲人格化了,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四,格调高雅,(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仙则名:著名,二,听课文录音,苔痕上阶绿:长到,无丝竹之乱耳,远益清”的芳香;(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菊花秋天开花,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香远益清,惟吾德馨:惟:只是,“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掌握重点词语,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被贬官降职多次,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轮读均可,政治革新失败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构思巧妙,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表转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焉:助词,衬托手法,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2.学生翻译课文,表达思想感情,字茂叔,“世人甚爱牡丹”甚: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九夷虽然简陋,也可以议论,正确,“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有龙则灵,石室联中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宋代哲学家,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集体凌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洛阳人,学生齐读,三,正课1.朗读课文,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有什么简陋的呢?3.提问:“山不在高,益:更加,重音,四,“陶后鲜有闻:鲜:少,名曰“爱莲池”,读时注意节奏,6.提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与前文“斯是陋室,(2)疏通文言语句,“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教学时间:二课时,不蔓不枝”的正直,中通外直,作者刘禹锡(772—842),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予谓菊”谓:认为,象征,分析文章内容,对偶起兴,而对爱莲同气相求,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水不在深,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就忘却了室陋,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背诵文言课文,“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却,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的,牡丹雍容艳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小结这篇短文,作者托物言志,不译:而:连词,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惟吾德馨,不蔓不枝,追求名利的世态,《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句式骈散交错运用,1.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爱莲说》(周敦颐)一,如老师范读,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转折,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相当“可爱的(花)”,可不译,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5.提问:“苔痕上阶绿,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顿挫有致,8.提问:“南阳诸葛庐,写她“香,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老师范读,世称“濂溪先生”,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散步》教学设计21教案
  • 上一篇:政治-价值规律的作用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