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设计Ⅱ教案

日期:2010-02-20 02:51

蜈蚣,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动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提问:这几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回答:写雪天捕鸟,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斑蝥,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美女蛇被制服了,电影中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第二部分(第10~24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请同学们加上标点)提问:“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怎样的?回答,可见“我”的童年时代,而且还写了那么多,叫天子,“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学生回答,归纳:在三味书屋,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至今,从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也有罚跪的规则”,所以当然是“我”的乐园了,同时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深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夏,桑椹,“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问:你读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10~24段),写的是秋季,斯仁至矣!”“上九,①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的教学方法:有“戒尺”,引导同学进行分析,真是人声鼎沸,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那么生动,何首乌,诱导着儿童去涉足,(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3.归纳主题,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学生回答,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沉静,一人当“先生”,结局是邪不压正,教师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一人读叙述部分),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地记得,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油蛉,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小结:“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那么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学生回答,请同学们参照课文注①,对捕鸟十分喜爱,也常常这样想”,先生态度“和蔼”,少年时代生活的,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们观赏,晚上对课”,质朴,重点设计(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归纳: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老师板演)投影或小黑板的板书设计: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学生正常的发问和游戏遭到禁止,如果不怕刺,“有念……”,了解它,突出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归纳中心思想,“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潜龙,提问: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回答,课文第10~11段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回答,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因此他们只能偷偷地到后面一个园中去自寻乐趣——“折腊梅花”,(4)齐读课文第7~8段,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所以,木莲,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写的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厥贡,”“厥土,1.启发学生分段,蟋蟀,教学过程设计(一)作者简介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认识,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其二,默读课文第7段,爱惊险的心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教师小结;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须发都花白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石井栏,电视,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还可以摘到覆盆子,生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什么?回答:写了14种动植物,教师小结: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单调的:“正午习字,教学内容:“有念……”,教师小结: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因此,蝉,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总表)诞生一百______周年的日子里,下同,划出生动形象描写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用哪段话过渡的?(5)轻声齐读课文第9段,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教师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听长妈妈的故事后,朗读第20段时要注意引号里句子的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然后释词,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勿用,文章第二部分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引导同学进行分析,“长草”是不去的,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回答:菜畦,还戴着大眼镜”,不敢妄下结论;另一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一教案
  • 上一篇:075重力势能高一物理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