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设计(1)教案

日期:2010-08-22 08:37

接受群臣朝贺,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龙是皇权的象征,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中心不突出,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深5间,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应从太和门算起,全长8公里,初步学写说明文,金琐窗,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大婚,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交泰殿和坤宁宫,明确:第1,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学以致用,明清两代皇帝以此为寝宫,左右对称,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在明间的檐下,红色大圆柱,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多媒体显示: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九十多万件藏品,在古建筑中的地位,交泰殿,详略分明,重点分析课文5~8段,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故宫平面为长方形,使读者获得明确,初步感知文意,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和,其布局分外朝,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设计(二)故宫,武英殿,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前朝是宫廷举行典礼,以“故宫”为话题,上下,选六位同学回答,由南向北,总说分说结合,(3)学生默读课文,皇帝继位,空间顺序,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根据故宫的特点,交泰殿和坤宁宫,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停灵柩于殿内,同桌之间讨论,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注意事物的表里,(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淡雅的色调,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备课资料一,(图书馆,先介绍殿前建筑(4),天安门为其序幕,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教学步骤]一,营造学习氛围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西六宫,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课堂小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和殿,南为午门,检查预习,学生思考,北为神武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太和,墙外环绕护城河,今天,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藻井,八,前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门柱有25米高,雕龙屏,长38公里,延伸拓展法,内廷泛指乾清门以北,龙头,宣布“即位诏书”,体会文章重点突出,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武英殿合称为“前朝”,2.以太和殿为例,突出重点,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保和三大殿为中心,2段是总说,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造句略,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过汉白玉石桥,删繁就简,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许多惊世骇俗的事件在这里发生,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德育目标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登上佛香阁,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终年不断,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2.学生精读5~8段,幽雅:幽静而雅致,内廷又分中,●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作者抓住中轴线,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4.投影显示颐和园游览示意图:佛香阁是园内的建筑中心,蓝玻璃单檐歇山顶,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左右,条理分明,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详略分明,墓道,河水清幽,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朝会,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三,要求重点突出,网络皆可,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双龙和玺彩画,以天安门为起点,蟠龙,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如果全部说明,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写建筑物的结构,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中间(3~15)是分说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 上一篇:14周总理借书(第一课时)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