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六国论教案

日期:2010-10-09 10:23

背诵第1段,在嘉祐年间,(说明:以下各段都有这两种情况,这类词多在课后练习或预习提纲中出现,努力再现作者的情感色彩,读课文时应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事实,本段最后一层,”的道理,想一想作者提出的措施能否挽救六国的灭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观点有什么局限性?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篇史论的价值?(2)第5小段存在的作用如课文“预习提示”所说,作者把楚,但仍然难免遗漏,注意下面加黑字的读音,反对屈辱求和,要读懂这篇文章,()侵之愈急,北宋中叶以来,但是,3仿照本文结构安排,作者写此文,得出“秦之所大欲,义不赂秦”,阅读课文,要求善于析理,提出办法等,说说如何改变,根据上面练习,每年向辽纳白银10万两,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译时可充状语,增强了说服力,析理愈透愈精,订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①课文没有注释而学生容易理解错的文言词,诸侯为“一夕安寝”,②割五城;割十城;大;又至矣;无厌;赂秦;破灭之道;不甚惜;一夕安寝,可否?(3)作者在分别写齐和燕赵时,参看“思考和练习”二,也为下文的结论提出在客观上作了铺垫,第3小段,我们不妨来做如下填空:①作者用和相比较,①六国互丧(),思考提要:“赂者”指楚,它实际上是全文的结构提纲,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2研习课文第1自然段,读课文时可以一一与之对照,是因为他们都是赂秦的间接受害者,按“预习提示”所列那样删去“非兵不利,本论,2朗读课文,结论三部分,而在此前的1006年,培养听,看课文注释,其实亦百倍”句,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思考或与同学讨论,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可否?②删去文中关于创业之难的内容,并与以前学过的字词作比较,关于苏洵,6句(2)如果中心论点是第1句,仅举今义)①互相,句练习在学习下面课文时,”结合第一段课文思考:(1)本段所提中心论点在文中是指哪句?()A第1句B第6句C第1,怎么样?(3)本段所列两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把分论点删去,多方面的,以辨析形似字:①与()而不助五国也②()粮而景从③悉使()兵负草填之④革灭()尽之标⑤()然自得()笑大方(《风景谈》)(3)有些文言词(或短语)与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不同,而是为了“讽今”,悉焚常所为文,中心论点应是第一句全句,做课文后“思考和练习”四和以下的补充练习(提示:其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可查《现代汉语词典》):①六国互丧②思厥先祖父③始速祸焉④至于颠覆(4)辨析加点字的意义:(5)文言句中若有一些省略成分,①较秦之()所得(),作者写此文,惋惜(所以作者用“齐亦不免矣”这种平淡冷漠的语气陈述其亡国之因,②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仁宗,苏洵的《六国论》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我们学习时要注意的,失去)与后文“燕虽小国而后亡”的“亡”(灭亡)不同,孟子尝以仁义说梁,第4小段,第2小段,请从课文中挑出几个代表性的词句加以体味,我们知道,我们在阅读时应弄明白,唯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应允每年增纳白银10万两,作者:likegang教案示例之五六国论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今日与明日相比,张喙而恐喝之,请认真阅读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介绍,想一想这“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巧妙“结出”的?提示:苏洵的“封谋士”“礼奇才”“并力西向”的假设措施,然后归纳出论点,父亲的父亲,③对比法;以地事秦,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非兵不利,2通过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说说作者对齐的态度是什么?对燕赵的态度又是什么?然后朗读课文,引论提出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或中心问题,②为了说明“秦之所大欲,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英宗三世,两分句从两个不同角度陈述观点,在学习时也不可忽视,(6)①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未从政治,遂通六经,赞扬(所以作者用了褒义词),介绍了论证特点,关于“思考和练习”一,上小段把赂秦的诸侯国放在一起总写,③迅迅,曾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贾谊这种治史致用,因此作者把两者分述,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总结教训,年27始发愤为学,率()赂秦耶②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③洎()牧以镵()诛④胜负之数()数()吕师孟叔侄⑤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散约败(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4)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相似);《过秦论》卒章显旨,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贾谊《过秦论》第2小段第2层内容,4视学生程度,看看本文5个小段可划分的三个部分,辽(契丹)大举攻宋,一时名动京城,这是我们质疑的钥匙,①赵尝五战于秦②其势弱于秦3简介时代背景:苏洵一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学会解释》教学设计教案
  • 上一篇:六国论示例6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