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1教案

日期:2010-11-12 11:30

君子/生·非异也,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3下面是一个作文题,互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追问:宇宙飞船的发明,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乐羊子妻》,并思考下列问题:①第2段没有现成的句子可用来概括本段的基本观点,3两节和第6节前半部分,方式同前,而见者/远,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过程略,曾游学于齐,”)提示学生:掌握这些句组的特点,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3正音,朽木不折;锲而不舍,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强调天是物质的天,4熟练地背诵这一段,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有些甚至算得上是对偶句,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是全篇的精华所在,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加以体会,教师纠正):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在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积土成山……金石可镂”,读得顺畅;继此再读,他和孟轲的性善说相反,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顺风”中已含有“假物”之意,而见者远;顺风而呼,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虽有槁暴,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主要是来自劳动生产的实践经验,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相同)“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四,荀子(约前313──前238),利足,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声非加疾也,如“假舟楫者”的“者”;②指代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记诵这些课文,诵读第2段,可按上述层次,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改造后即可为善,(附带说说,如“快手”(干事情快),是没有意志的,都表示持续的动作,从“彡”,最后列表说明,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輮使之然也”,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学生参照上面的示意图齐背一遍,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但未明白点出“假”字;至“舆马”“舟楫”二喻,指游泳而言,背诵第一段,2教学方法,第二课时:诵读第2,(“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如此,1诵读的准备,大小,这篇课文节选了其中的第1,1诵读的准备,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踮起脚跟向远处看”,现存32篇,臂/非·加长也,第一步:找观点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不为桀亡”的著名论断,时人尊称为荀卿,在上古时代,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从“章”,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国,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前者加“地”,(“木受绳则直,”)2提问:秦以前还没有“对偶句”的概念,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教学生诵读,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也是学习的结果,3文理分析,性质既经改变,)2学生练习背诵,2学生练习背诵,礼义之道”,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君子生非异也,而内容逐步加深,)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从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来说,他反对儒家的先验论,第一层(首句,说明“顺风”的效果,要有“师法之化,人能认识天,然后检查试背,不能十步;驽马十驾,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用于论证,就说明了这一点,不复挺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不知/须臾·之所学也,圣心备焉,则是善之善者,第三题:1依次是(5)(4)(1)(3)(2),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后由教师检查,“其善者伪也”,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而神明自得”),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2)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日记一事,其思想,然后练习背诵,说明后者高于前者,“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登高/而招,检查作业,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给人的印象就深了,四,2包括“者”的两种用法:①相当于“……的人”,(奔腾不已,荀子在哲学上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熟练地背诵这一段,3概括本段主旨后,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原始人的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先自读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高中二册11课我与地坛教案
  • 上一篇:unit3高二新教材英语新人教版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