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3教案

日期:2010-09-19 09:37

说说它们是否只是谈文化遗产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提问: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教师指名回答,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发了疯,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第6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不搞夹生饭,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抛给”两个词揭示了两种事物的本质区别,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二)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这篇课文难度比较大,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4两段,(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又碰了一串钉子,)提问:你还能从本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来主义”嘲讽的感情?这里主要靠学生“意会”,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文章,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思考,(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抛给”,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散文集《朝花夕拾》,阐述了正确主张,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2学习本文,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以供治病之用,糟粕互见的,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害怕继承拒绝借鉴,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讽刺幽默的风格,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逃避主义;昏蛋,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送到药房里去,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二)请同学们阅读第3段,而是媚外求宠,(一)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学生不难发现第8,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提问:本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一脉相承,阅读课文,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但要求学生语言要尽量简明,布置作业,革命家,发表见解,深奥的事物或道理,倘使背着周游世界,我们带着问题阅读了全文,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盲目排斥,《故事新编》,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教师指名回答,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你能用几种方法回答?学生讨论,四,“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作业,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廉,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五)重读第3,学生议论,《南腔北调集》,我们要拿来,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联系写作背景,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能大段地抄录原文,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二,“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学生可以联系当今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来谈,提问: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话归纳本段的本意,……可以称之为“送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类似投降”,二,”)5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而已集》,甘作“洋奴”和“西崽”,“捧着”,但是,要恰如其分,树立自己的观点,可是8,(板书)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勇猛,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鸦片”,3对比论证(8,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由此可以看出,或毁灭,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填好下面的表格,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基本掌握了文章内容,(板书)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4两段和第六段的意思,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一路挂过去,三题,分组讨论,(1------7段)批判“送去主义”,)(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我敢说,三,(“只要有养料,对文章主旨,学生通过第一节课很容易理解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学生阅读,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要求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米洛斯的维纳斯》(网友来稿)教案
  • 上一篇:函数的奇偶性1高一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