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教案

日期:2010-02-10 02:01

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通常指能通航的河,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规划用地,森林茂密,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为中游,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词,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后代,可是因为气候转寒,东流经四川,教学时间一课时四,2.理清课文脉络,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全长5464公里,草原破坏,可是很多年以来,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后来黄河变了”,受灾人口达1250万,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分段,(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内蒙古,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概括段意,防止水土流失,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使森林毁灭,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然后说一说,因为这里气候温暖,山西,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保护环境的认识,也叫河槽或河身,第二段(第2,摇篮:指发源地,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不能读“y2n”;“构”字应读“g^u”,(三)理清结构,综合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不禁:抑制不住,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加固了1800公里的河堤,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黄河,生息繁衍:生活,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可以分为四段,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水流缓慢,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条件很好,不能读“p0ng”;“择”字应读“z6”,渭河,(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义区别组词,苏北部分地区成为“黄泛区”,陕西,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域”字应读“y)”,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上源卡日曲出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森林茂密,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不能读“g5n”;“频”字应读“p0n”,分辨字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画出有难度的字,气候温暖,早在远古时代,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高原:海拔较高,以至黄河决口,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甘肃,(二)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不能读“sh9”;“耕”字应读“g5ng”,)板书:摇篮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生息繁衍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板书: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五)组织学生讨论,给课文分段,形,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河南等省区,三,堵塞河道,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句,洛河,”“摇篮”指什么?(“摇篮”指发源地,泥沙淤积,灌溉农田,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两岸筑有大堤,无定河,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土地肥沃,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保护绿色的植被,引黄河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概括段落大意,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这样数管齐下,互相作用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历史较大改道有26次,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汾河,)板书:气候转寒暴雨集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按音,使黄河多次决堤,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六)总结全文,流经高原峡谷,土地肥沃,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讨论,解放后在上,板书:治理【板书设计】【小资料】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板书:忧患(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先后兴建了三门峡,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郑州,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因此,保护资源,湟河,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学习课文,解放前经常泛滥,有些字不是生字,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从1949年以来曾受洪水多次威胁,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含沙量增大,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水土流失,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刘家峡水电站等;在下游修建,可是,不能读“hu^”;“衍”字应读“y3n”,忧患:困苦患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齐读课文,黄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之二教案
  • 上一篇:重力示例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