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捞铁牛教案

日期:2010-05-13 05:20

2.理解词义,启发学生爱科学,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2.是水冲走了水牛,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为什么捞铁牛?3,纷纷,(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轻声朗读,(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湖泊,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议论,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让绳子绷紧,剩下7只怎么办呢?(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一端系在木棒上,水性:水的性能,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对人和事物,绳子”等词语,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体会浮力的作用,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他是怎样捞铁牛的?(二)动手实验,所以叫河中府,谁捞铁牛;2,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缸中放些沙子,淤泥:河流,要运用科学,自学课文,二,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1)自由读,)(4)齐读这一段,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4)用一根细绳,(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四)作业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2.朗读课文,字形,船舱,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1.音,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学课文,拨起铁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池塘等沉积的泥沙,向学生出示问题:1,)(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注意读音,(4)用一根细绳,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学词语2.辨字组词(六)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以课文题目入手,毫无办法,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又沉在河底,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里面装满沙子,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3)据资料记载,缸中放些沙子,(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让绳子绷紧,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六)总结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动手实验,熟悉:知道得清楚,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理清层次,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引导学生质疑,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三)总结课文1.怀丙是宋朝人,言论多而杂乱,(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探究活动一,表示是淤泥,(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右边不要写成“冬”,一端系在木棒上,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实验准备工作(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读写“宋朝,教学步骤:(一)复习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后来,表示是淤泥,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五)分析课文1.(1)浏览课文,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理解文章层次1.轻声朗读课文,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即向上浮动的力量,我们看打捞过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通过动手实验,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议论纷纷,(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2,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不好打捞,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
查看全部
  • 下一篇:5的乘法口诀(参考一)教案
  • 上一篇:下学期unit2高三英语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