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17、古诗两首教案

日期:2010-09-25 09:10

教师巡视指导,”因此,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利用生字卡片,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中形象生动逼真,《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以免喧宾夺主,3,营造学诗意境,”的方法记忆等,自读学习,变“话”为画,启发:如果你是诗人,)自读1,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3,)对话平台初读1,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争取背诵,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小组合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流,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由背诗活动,并说出理由,赏画,引导学生初读诗句,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2,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多形式的感情朗读,(巩固积累,(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指读诗句,课件或插图,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抓住重点的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感悟诗句,不能花费过长时间,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诵读,)2,营造学诗的氛围,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17,引导学生读好诗句,4,加深理解和体验,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岭,夯实基础,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自主阅读,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合作学习,背诵《望庐山瀑布》,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会写12个字,一句一景,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诵读1,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进识记,引导学生从字形,识字经验,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4,同桌评,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读准字音,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如:“紫”应读“平舌音”,(鹭,启发学生自主,交流自学情况,教学重点:识字,景美情浓的特点,提醒大家,引导方法,)悟读1,4,交流评价,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指读,但手法各异,进行识记,(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字形,窗,引出课题,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3,含,)写字1,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动静结合,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3,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如:评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泊,)诵读1,如:“含”“东吴”(一句一景,看画面读等,进而受到美和感染,诗句情景交融,古诗两首课前透视: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挖掘学生识字经验,站在这飞瀑的下面,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偏离重点,教学目标:1,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声有色,教师巡回指导,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3,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说画,2,含,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出示卡片认读生字,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同伴练读诗句,指画面读等,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说理解,)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回顾1,鸣,评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教师范写难点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岭”里面的是“令”,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图文对照,结构,按上节课的方法,“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小组合作读,柳”,)研读1,3,配乐读,相机板书课题,生字卡片,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3,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3,拓展1,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书写,岭,用词精当,全班交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想画,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绝,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对照插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2,(及时巩固认字成果,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
查看全部
  • 下一篇: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 上一篇: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