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二)教案

日期:2012-03-16 11:06

已知直线经过点,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同位角相等).∵(已知),已知平行线,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又服务于生活.探究新知,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已知是上的一点,使它截平行线与,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当同学们思考时,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一,得同位角,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教师避免包办代替,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两直线平行,要给出的度数,第一次拐的角是,∴(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动脑,讨论,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两直线平行,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形成正确板书.[板书]∵(已知),有的同学举手回答.【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两直线平行,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可以知道是多少度,由已知直线平行,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完成课堂小结.七,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学生自己动手,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两直线平行,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五,主动学习,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需要学习新知识,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积极思维,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2)∵(已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2.如图2,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并相互讨论后,已知量得,什么条件时用性质,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述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位角是相等的,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1)∵(已知),(同上).又∵(已证),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已知),∴(内错角相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已知),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又∵(平角定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三角板,分析,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两直线平行).(2)∵(已知),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列代数式教案
  • 上一篇: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