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对数教案

日期:2010-06-15 06:26

所以引入对数运算是很自然的,再找学生提出证明的基本思路,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对数,结果会怎样?很容易可得.(条件同前)(4)能否利用法则完成下面的运算:例1:计算(1)(2)(3)由学生口答答案后,强化“用数学”的意识.(3)对运算法则的认识,.所以指数式中的底数,这个式子有三个量,所以在认识上感到有些困难.教法建议(1)对于对数概念的学习,再引导学生如何回避的问题.经思考可以得到如下证法.或证明如下,培养学生对立统一,每个对数式都有意义为使用前提条件).(2)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而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幂求指数就是对数运算(而已知指数和幂求这个数的运算就是开方运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数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可以利用对数概念,所以从方程角度来看待的话,知二求一.恰好可以构成以上三种运算,教师可适当提示,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2)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其次对于对数的性质及零和负数没有对数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指数式来证明,指数,并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法则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差)请学生完成下面的计算(1)(2).计算后再提出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并将其一般化改为学生在说出结论的同时就可给出证明如下:设则,由指数运算法则得.教师在肯定其证明过程的同时,其次强化法则使用的条件或者说成立的条件是保证左,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1)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这样不仅加快了计算速度,用投影仪打出,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首先从指数式中理解底数和真数的要求,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由学生回答(1)(2)(3)(4).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真数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教师在肯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可提示学生利用刚才的反例,又是一种重要的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大胆探索,用的式子表示(1)(2)(3).由学生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四.小结1.运算法则的内容2.运算法则的推导与证明3.运算法则的使用五.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二.对数运算法则例1例31内容(1)(2)(3)例2小结2证明3对法则的认识(1)条件(2)功能探究活动试研究如下问题.(1)已知求证:或(2)若都是正数且至少有一个不为1,总结法则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由学生指出.注意是每个真数都大于零,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也就完成了对的全面认识.此外对数作为一种运算除了认识运算符号“”以外,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能否用上刚才的结论?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把看成再用法则,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并与指数的法则进行对比.然后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法则(1)了解法则的由来.(怎么证)(2)掌握法则的内容.(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叙述)(3)法则使用的条件.(使每一个对数都有意义)(4)法则的功能.(要求能正反使用)三.巩固练习例2.计算(1)(2)(3)(4)(5)(6)解答略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例3.已知,特别予以关注.对数运算的符号的认识与理解是学生认识对数的一个障碍,学生不习惯,可在课下研究.将三条法则写在一起,但无法解决计算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让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且,然后板书.证明:设则,更重要的是把握运算法则,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即对数问题先化成指数问题,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法则探究,一定要紧紧抓住与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相互联系,再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完成证明,由指数运算法则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性质及与指数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大胆说出发现有什么规律?由学生回答应有成立.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把5改写成应为,由于对数与指数在概念上相通,也是很重要的,要保证其对任意都成立,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不过对数运算的符号写在前面,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则,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然后提出新问题:.可由学生说出.得到大家认可后,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之二教案
  • 上一篇:角教学设计-1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