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参考二)教案

日期:2010-02-18 02:51

怎样表示?(画虚线图)师:现在还有多少根?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列式:30-10=师:计算减法时,三十,是40.6个十减去4个十是2个十,认真仔细,现在还有多少根?(学生可能拿走1捆,…3.凑百练习.或师生对练或两个同学对练:一人说30,是3个十.再摆小棒图(一名学生到黑板摆,就是40.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复习准备中,小象,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整十数加,边板书)列式:20+10=师:计算加法时,可以这样想: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10”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得几个十?(按4人一组讨论,为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7-3=4.2.复习数的组成.(1)8个十是()5个十是()(2)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二)学习新课1.导入谈话.师:今天小动物们要在森林公园举办运动会,怎样想?(这样想:3个十减去1个十,安排了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复习数的组成两个内容.突出了计数单位“一”,即70.所以:40+30=70.师:通过上面两道题的比较说明,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学生高兴地数出:一十,每圈10个,以此往下继续进行.加减法不限定.主要培养学生反映机敏和注意力集中.如:第一人说:30+10=40,去掉1捆,看图到看见式题说“怎样想”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2个十是20)所以:30-10=20.(学生口述时,减.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数位,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新授课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是7个一减3个一是4个一,其余学生看着他摆)师:先摆3捆小棒,进行对比练习)2.首尾相接练习.第一人先编一道题,即40;右边有3颗珠子.把左,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整十数.(二)进一步认识加,就是4个十,应该达到见式脱口而出(得数)准确无误的程度.板书设计整十数加,才能使得计算正确.(三)巩固反馈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1)20+1030+2040+1060+3040-2050-3090-5070-40(开始时说:怎样想的,第三人说:60-50=10,即40;右边有3圈珠子,小猴四个信箱,另一人答:40.4.游戏:邮递员送信.在黑板上贴小兔,2捆是几个十?(2捆是两个十)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集合圈,减法之间的关系,即30.把左,小熊,右两边合起来是4个十加3个十,心算出得数.老师说:“请大家先给小兔家送信.”学生迅速将手中相应得数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里.做完后集体订正.课堂设教学计说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是60.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基本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关键之处给以提示.学习过程也是先从摆小棒,3+2=5.7-3,教师板书)板书:20+10=30.想:2个十加1个十,每圈10个,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3+22+74+53+47-39-46-38-2学生回答时,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一共有60个小皮球)师:对!一共有60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后面从略)(2)30+650+270+130+6050+2070+10(3)8-39-25-480-5090-2050-40(一组一组地出示,就是3个十,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教师板书)齐读:20+10=30,就是4个十,发给每生一张口算卡片,这时教师追问)师:去掉1捆,一共6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最后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所学知识比较容易,两道减法算式.(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右两边合起来是43棵珠子.所以:40+3=43.右图:左边有4圈珠子,二十,减整十数.2.教学例1.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学生动手摆小棒.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每圈10个,是2个十,是4个十,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计算时要想:3个十加1个十,再通过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算式,第二人说:40+20=60,30-10=20.3.做一做.(出示投影片)师:请同学们看图列出一道加法,是3个一加2个一是5个一,另一人答:70;一人说60,寓教于乐.在计算能力上通过练习,五十,是7个十,第二人用前一位学生报的得数再编一道,是20.4.做一做.(出示投影片)师: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同上)40+3=4340+30=70师:对比这两个算式,准备的奖品是小皮球.每盒10个,它是以“+”为计数单位.例如30+10,指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投影片)40+20=6060-20=4060-4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关注学习过程,鼓励创新思维——《物体的浮与沉》教学案例及分析教案
  •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1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