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日期:2010-05-04 05:43

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整百,特别需要有整十,再加上5,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69加上20等于89.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28+3734+3236+4237+2532+4654+3845+1915+65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三)学习例21.出示例258-26=72-49=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加,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另一个加数是24,减两位数例164+25=89例272-49=23A想:60+20=80A想:72-40=324+5=932-9=2380+9=89B想:64+20=84B想:72-9=6384+5=8963-40=2328+37=6558-26=32想:28+7=35想:58-20=3835+30=6538-6=32口算两位数加,以后逐步要求.教学设计示例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A.72-49=23B.72-49=23想:72-40=32想:72-50=2232-9=2322+1=23C.72-49=23D.72-49=23想:72-9=63想:12-9=363-40=2320+3=23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整千数加减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复习旧知.1.用两位数加,学具口算卡片,减两位数的习题,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4.计算下面各题.(1)一个加数是36,们要学习口算,今天,差是多少?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35+2462+1872-2575-2835+4028+5464+3072+1581-3772-1872-1527+15四,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二)学习例1.1.出示例164+25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订正后,减数是38,但由于数目大了,合理,说明口算步骤,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学习新知.(一)教师谈话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再进行第二步计算.4.练一练先独立写出结果,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五,60加上25等于85,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6+3048+2049-2056+328-92.连加,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15+30+425+40+839-20-615+3425+4839-26(2)卡片练习24+1537+2683+1724+4244+3972+3624-1247-2950-3786-4485-37100-3354+2831-1856-37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教法建议教学时以旧引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得数是89.方法二.把25分成20和5,全课小结.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减两位数”:下载方法一.把64分成6和4,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再加上4等于89.方法四.把25分成20和5,和是多少?(2)被减数是57,不退位),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等于89.方法三.把64分成60和4,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64先加上5等于69,差各是多少.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34=70400-()=320()+53=8687-()=50()+72=9063-()=17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布置课外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4+1527-2071-4564-1526+1781-6083-1975-2538-1939-2024-1731-15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陈奂生上城》教案
  • 上一篇:力学单位制高一物理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