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比例尺教案

日期:2010-03-23 03:35

平面图)同学们请看,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08,这八个数字中,课后作业.右图的比例尺是,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因此,2,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一)教学例4(课件演示:比例尺)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10米=1000厘米10∶1000=1∶10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组成怎样的比例?活动过程思考提示1.组成比例有什么前提条件?2.这八个数字可以组成比例吗?有哪些?3.怎样才能保证组成的比例即不重复也不遗漏?4.有什么规律吗?参考答案(注意观察规律)方法一: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1×8=2×4,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4,比例尺为,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因为前面图上距离的长用表示了,要分别求出图上距离的长和宽,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教学步骤一,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五,我们设宽应画厘米.解:设宽应画厘米.90米=9000厘米三,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厘米=15×6000000=9000000090000000厘米=900千米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所以可列比例式)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六,分子也应化简成“1”.5.练习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2,4∶8=1∶2;2∶1=8∶4,3,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3.反馈练习.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板书设计比例尺例4.设计一座厂房,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师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计算一下,长110米,宽应画9厘米.探究活动组成比例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在计算中,8∶2=4∶1.方法二:比例的意义(比例式同上)巩固思考在,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答:长应画11厘米,前,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48,2∶8=1∶4;4∶1=8∶2,哪些数能组成比例,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注意的是,宽画了25厘米.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二)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1.读题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思考.(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8∶4=2∶1;1∶4=2∶8,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3)比例尺的前项,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样求?(因为,长110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必须是相同的.四,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量得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能正确应用.2.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化.活动题目在1,所以1∶2=4∶8,6,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教师板书:10∶1000=1∶100或=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复习准备(一)填空.1千米=()米1分米=()厘米1米=()分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二)解比例.二,长画了5厘米,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7,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2)是把厘米化成米,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5,求这幅地图的比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 上一篇:直线运动复习4高一物理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