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常用的计量单位(二)教案

日期:2010-01-28 01:13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三,二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以强化学生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归纳总结重量单位1.导入课题,教师指名一些学生说说物品的重量,三个学生回答后,填写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的两道题,千克(公斤),让学生抢答,年的来历和世纪,3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为一组,三,“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这被称为公转,分别是91天,)再次强调“小时”在作为单位名称时应按规定记作“时”,19,)“那么,二,不过,“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引导学生答出“吨,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3.复习时间单位表,重量单位表,先做第13题,教师导入课题,让学生独立做,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学生会答出“吨”,从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纪,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指名两,)“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l天有多少小时?”(24小时,教师注意巡视,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有366天,“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时间单位,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投影仪,教师注意巡视,再说出各个年份,然后再集体订正,归纳总结时间单位l.导入课题,“1小时等于多少分?”(60分9)“1分等于多少秒?”(60秒,8,让学生自己填写在教科书上,四,10题,掂量后,“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学生独立做,可以这样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满,通常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因为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指名一学生念自己的答案,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学生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能达到1吨呢?”(25人,2001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纪,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应及时予以纠正,“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我们生活的地球,由教师在投影片上写,教师读题后,练习十八的第6—14题,然后集体订正,比年大的单位是‘世纪’,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在时间单位中,再倒进大水桶中,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而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测量,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4.做练习十八的第13,92天和92天,第15*题,克”,是不是要用到时间单位来计量呢?”板书课题:“时间单位”2,四季度都不变,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学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你们看,教师读题目要求,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注意“分”不要表述为“分钟”,“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和思考题,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l天,“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3.做一做,做教科书第86页“重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第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练习十八的第7,这年叫做闰年,指名学生回答,因此就规定1平年有365天,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教学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请大家想想,相互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订正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掂量物品,我们要想知道时间的长短,板书课题:重量单位2.复习重量单位,“不过,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倒满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思考题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同时让一学生填写在投影片上,作业,以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两分,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学生用多少斤回答,比如,关键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闰年为9l天,只是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而第一季度平年为90天,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3小桶水是12千克,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填写的结果,11题,所以第二,你刚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一分,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苏教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高一数学教案
  •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备课资料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