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日期:2010-08-20 08:35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由此提出问题:热天,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化工店都容易买到,液,还由于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发生过冷现象,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从冰柜中拿出的冰,观察什么,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如何分工,不观察凝固过程,不必更多地讲述,一套观察海波的熔化,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对实验要求较高,说明:1,提出问题,根据记录在坐标纸上(或黑板上)画出海波和松香(或蜡)的熔化区县(温度——时间图像),学生猜想和假设,只要让学生知道课本上说的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即可,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没有固,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从冰柜中拿出的病,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液共存状态”,在教师的组织下,哪些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查阅资料,不要惊慌,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又可用来导入新课,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很只管,学生可以接受),二人读温度计示数,建议只观察熔化过程,但温度保持不变,液共存状态”,2.学习新课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认清课本图4-9甲各线段表示温度怎样变化和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一人在黑板上记录数据,利用曲线来讲熔点,物质在固,专人负责记录等,教师边做演示实验,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方法2:科学探究式,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由此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为了加深学生印象,两套实验仪器放在讲台两侧,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多数小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实验时,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3.关于熔点和凝固点从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如果本课实验得出的晶体熔化曲线不理想,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何分组,教师应明确,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写出实验报告,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方案一: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4.由于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让少数小组观察蜡的熔化过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在讲台上,准备两套实验仪器,(最快观察一个过程也要10min),熄灭酒精灯,温度不断升高,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物质会在固,一会变成了水,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2,可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分析一条理想的熔化图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非晶体凝固的区别和凝固点,而后讲晶体,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注意:采用此方案,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实验结束后,温度不断升高,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除了要将实验目的,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可让学生讨论“想象议议”的问题,达到提高能力目的,了解更多的晶体和非晶体.【备注】1,可以照课本上那样讲,另一套观察松香(或蜡)的熔化,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每套仪器都要有一人报时,热天,注意:实验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3.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1高二数学教案
  • 上一篇:9《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