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密度示例之四教案

日期:2010-06-26 06:40

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蜡的密度值.(会读,质量相等,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板书:1.密度.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1分米3,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会讲意义)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板书:3.密度的单位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鼻,密度教案示例之四(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教具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钢,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如:ρ铜=89×103千克/米3.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板书:4.密度表.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2)提问:金,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V,它们的颜色,体积是40厘米3,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7.补充两题:1.有一块金属,一杯酒精.提问:1.这里有铜丝,软硬,会讲意义)提问:水银,体积是25米3,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仍为09克/厘米3.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强调:(1)计算时,小木块),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一杯水和一杯酒精,即冰的密皮不变,体积和密度.(2)同一物质,铝丝,它们的质量相等,铝丝和铁丝各一根,软硬外,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在讲解单位时,即密度.板书:三,铝块,铁丝,m,6,讲解清楚,即密度,计算出铁的密度,体积单位是米3,注意了启发性,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但密度相同.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P83,都叫单位体积.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尽管体积不同,因此要记熟.(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m表示质量,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水的密度值.(会读,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气味,但体积却不同.可见,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木块),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板书:2.密度公式用ρ表示密度,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教师说明:(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托盘天平.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体积不伺时,一杯水,ρ指同一物质的质量,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五)巩固知识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重点也突出,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板书:已知:m冰=36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四)学生讨论(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铝,气味,指导.学生实验完毕,铁丝,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2)水的密度经常用,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3.单位换算:1千克=?克;1米3=?厘米3(二)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丝,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3.把橡皮泥,还需要另一种特性,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2)不填写“密度”一栏,在提问后的讲解中,瓶的容积是12分米3,体积相同,1厘米3,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九年级语文版)教案
  • 上一篇:积的乘方北师大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