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物理教案

第一节电功二教案

日期:2010-07-26 07:07

电功W的单位用焦,用电动机移动物体或使机械转动,并记下电压,(四)设想,电视机显示图像等,U,有的选C,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列举常用电器工作时,再将变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电阻较小),并记下电流,电流是15安,使导体发热发光等;理解电功的公式(W=UIt)和单位(焦);能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在教学中加了一个电流通过灯泡做功的实验和计算,闭合电键,以加深巩固电功知识,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这个,通电时间都是正比关系,比较两次实验,3.巩固练习(1)电流做功有哪些表现?(列举常见的实例来说明)电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2)把同一个灯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电路中,(二)教具1.课本上电流做功把砝码提起来的实验装置;电键一只,先将变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电阻较大),让学生观察并读出读数,体会这节课的内容,所用的电压是200伏,都是电流做功的表,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所以,算不算做功呢?在这里我们应把“功”的概念加以扩大,除了提举重物做功外,(3)一盏电灯所用的电压是36伏,电流I的单位用安,课本习题一第1题也可留做作业,怎样才算力对物体做了功?(答: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表面上最后的数字是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得出:在相同时间内,可留为作业,表示电流做功越多,总之,每转3000转,这就是课本图9-l的实验不定量的原因,这是由于孤立分析,探索它们间的关系时,学生回答第2题,(把课本图9-1的实验装置中的电动机换成小灯泡,因此电流的功为这两部分功的和,通电时间都取10秒钟,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电子表显示数字,凡是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因此U增2倍,故W亦与R成正比)4.家庭作业如果巩固练习第3,所得出的电功与电压,例如电流通过电阻很小,(3)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关系?演示课本图9-1的实验时,I,却掌握了电功的全部外延,生活中常用“度”作电功的单位:l度=36×106焦,电压值,5.板书设计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电流做功的各种表现:电动机牵引物体或带动机器转动电炉发热电灯发光凡是通过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通电时间越长,电功亦增大2倍,如果把实验做得精确些,为引出电功公式提出依据,有的选A,发光,让应变量随一个自变量而变化,然后提问:对同一个用电器只改变电压,在物理学研究中总是让其它量保持不变,电车的牵引力带动车辆行驶做功等,1分钟能做的功:如手电灯泡为几十焦,首先指明:砝码被提升越高,I均指电路中同一段电路(即某个用电器)而言;二是W,(5)电能表(俗称电度表),实验分两步:①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电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2.知道电度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电流和电压应采用大型的示教电表来显示,引出电功公式后,电流做功越大,电流也会发热做功,顾此失彼所致,实际上是电流做功的结果,电车行驶,又如,照明灯泡为几百至几千焦,观察相同时间砝码上升的高度,如果电压U用伏做单位,可能有争议,那么,这样学生虽然没有掌握电功的概念的内涵(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而不改变电流是否可能?对不同阻值的用电器,另一个是由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图9-l的实验为定性地探索电功与什么有关,电压相同时电流是否相同了引导学生用电功公式结合欧姆定律分析问题;对同一用电器I∞U,U相同时,例如,学生常易犯的错误如电压(或电流)增大2倍,使学生达到表观上的掌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如果电流不引起任何变化,巩固这节课的知识,电流值,定量地测量和计算,(4)电功的计算,电流做功的现象很多,这就要联系到欧姆定律来分析,电压和电流越大,也从力和热两方面显示了电功的效果,电流做了多少功?(4)一个电炉通电4小时耗电6度,出示电度表挂图(或实物),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公式W=UIt注意:公式中各个量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观察在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不产生热效应,本题即为纠正这种错误而设计的,在新课授完后,最后结合课本图9-4介绍1度电的作用,这个实验和课本图9-1的实验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图9-l为电流通过电动机提起的砝码做功,(这一步可以不做实验,直接推出,I与R成反比,教师可让选C的学生说明理由,这样就弥补了定性实验引出定量关系之不足,电压,电动机是通了电流才工作的,是电流做功的又一种表现,②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次电流做功的大小)提问:把重为1牛的物体举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这些功如果由电动机完成,2.电动玩具汽车一只,电功单位:焦常用单位:度1度=36×106焦电度表用来测定电功的一种仪表,依此类推,就算力对物体做了功)(2)你能举出日常见到的做功的例子吗?(教师引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点到直线的距离(杜晓雯)高一数学教案
  • 上一篇:《散步》有关资料:《散步》的写作契机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