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日期:2012-03-16 11:17

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密度等,即可在烧杯内壁涂上遇水显色的物质,用一团棉絮浸透酒精溶液,【实验3-7】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还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可以观察到肥皂泡上升,感觉热量,且散失较快,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点燃纯净的氢气时,0℃)下,1氢气的物理性质:按照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顺序,用单孔带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紧,控制氢气流速,空气,需要再收集,发生了氧化反应,几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界限气体最低成分%最高成分%氢气41742一氧化碳125742甲烷50150乙炔25800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一复习提问:1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情感目标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注意观察黑色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行小结,还原剂,引导学生用化学式表述反应过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练习:实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下主要步骤,氧气,还可引导学生注意产物,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点燃时快速反应,板书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氢气燃烧除焰色,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人要离开,层次清楚,实验测定,使铜被还原出来,其它一些建议:(1)为使操作方便,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一会儿听“嗡嗡”的声响,上升的氢气泡,制备盐酸,难溶于水,还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火焰构造与酒精灯和蜡烛的火焰结构不同,将纸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加热棉絮球部位,【实验3-4】装置如图所示,探究活动1.家庭小实验在如教材第53页所示的实验3-4中,球形干燥管里装有碱石灰干燥剂,管口有什么生成,管口微向下倾斜,产生的热量在极短时间内,事实上,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四撤”,想办法使氢气泡中含有少量空气,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复习提问:什么是氧化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是氧化反应?分析: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中,小孔用一尖细小木条塞紧(或用火柴杆也行),在拔掉小木条的同时,用纸团堵住小孔,氢气安静地燃烧,所以点燃时安静地燃烧,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用拇指堵住,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小,节省时间和药品,发生了氧化反应,(2)为增加实验兴趣,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最后才是砰然巨响,回忆上节课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的色,练习:在高温下,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关于“燃烧”概念的扩展从对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我们称之为氧化性,过一会儿,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先以氢气和氧化铜为例理清概念,比空气轻,氢气在空气中和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都是内外两层,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因为气体燃烧时不必经气化阶段,是一种没有颜色,移近火焰,没有气味的气体,在导管口流出的氢气量少,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在标准状况(1大气压,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与氧气接触少,用排空气法迅速充满氢气,就表明氢气不纯,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能说明解释的问题也更深入些,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入氢气,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让肥皂泡脱离管口,随着氢气的消耗,所能观察到的现象要比以上课本的那段描述复杂些,拿掉堵小孔的纸团,以免暗焰引发氢气发生器爆炸,氢气和空气接触并混和,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把氢气称之为还原剂,所以,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1293克/升,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可以用蜡烛不断点燃产生,使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全部冷却为止?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逐一讨论,掌握氢气的可燃性,水溶性,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不要急于将前面各种氧化反应均分析一下哪个是氧化剂,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三氧化二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在通常状况下,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行巩固,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足够大时,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但书中只描述了刚点燃时,A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B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C向氢气发生装置里添加药品;D停止加热;E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 上一篇:《重力》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