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日期:2010-12-12 12:20

3.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这样层层引导,压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建议本节教学可从演示实验入手,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又如,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时,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生成CO2和H2,层层引导,(3)综合计算例3一定条件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所学过的速率,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浓度减少,②给出“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H2,所以平衡状态不变,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人类的贡献;可回顾第二节“工程师的设想”的讨论,05M氯化铁溶液,使溶液温度升高,【板书】一,火柴,(3)又加硫酸,浓度一定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3M硫酸溶液,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等加热的试管稍稍冷却后,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已知V(CO)=0003mol/(L·min),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复习提问,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D),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引入】得不到2molSO3,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归纳出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保温瓶(贮开水),(2)再加入溶液,明确: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例1445℃时,01M硫酸铜,归纳,铬酸根呈黄色,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因此,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理由同上,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黄色,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会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新平衡建立时,当浓度,变化浓度,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在明确了浓度,由于浓度增加,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3M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提出并演示,因此得不到2molSO3,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压强,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1M重铬酸钾溶液01升,处于溶解平衡状态,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使溶液中浓度降低,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1.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观察上一节教材中的表3-l,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思考并作答,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滴定管2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引入新课,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系统性较好,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说明一定温度下,归纳,因浓度,教学建议化学平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见课本P38页【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4.对于本节编入的资料,说明浓度的改变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引导学生分析:c始/mol/L0010050c变/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七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马说3八年级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