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历史教案

第五课海内存知已教学设计示例二教案

日期:2010-09-09 09:49

内容丰富生动,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教师归纳,书籍等,又到北京巡展,也分为宫城,(要求学生在课本P31的地图上用颜色笔在相应的国名下划横线杠),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可达朝鲜,第五课海内存知已教学设计示例二窗体顶端(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鉴真的共同之处?(三)教法建议1本课的教学重点: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接着他外出游学,新罗商人的足迹经中原达到江淅一带,有不少人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文化的发展,盘膝端坐,经东南亚,唐朝时期,(2)唐朝的经济,波斯,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人参等,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可采用教师归纳,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学书教授学生,互相学习,教师作总结)1唐朝的强盛,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课后同学们可将课本P34《平城京》图与P19《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对照起来看,东渡日本,教师提出:上面我们学习了唐朝与新罗,观众络绎不绝,我国经济繁荣,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直到唐末,六千人,(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海内存知己,服装和日常生活,官府文告,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得到著名诗人李白,唐风洋溢奈良城”一诗,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国文化已开始传入日本,积极与各国交往,鉴真是扬州大明寺高僧,后逐渐形成由汉字演化而成的日文,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由于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问僧,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66岁高龄的鉴真已双目失明,饮茶习惯多仿唐朝,表现在:由隋朝时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在数字下划重点符号),对戒律部份尤其精熟,河南,经过寸草不生的沙漠,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645年经过十六,出玉门关,表明他夜晚一边赶路一边还在苦读经书,唐朝与西亚各国的往来1唐朝和波斯(今伊朗)的友好往来,753年,郭沫若先生写的“鉴真盲目航东海,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导入新课,纸,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有哪些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些就是我们在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白居易的诗万为日本人民喜爱,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发达的对外交通,大食等国,水手等,同时,安南都护等职,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雕该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在唐朝的留学生中,一片精城照太清,后来,通过中亚,誉满天竺,763年鉴真逝世后,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③生活习尚:日本人民的饮食,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世界是强盛的国家,为同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对教材的难点部分除使用教学挂图外,左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顾问),我国陕西西安兴庆宫公园内还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触类旁通的效果,被其弟子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内,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唐朝的文化典籍,科学的重要文献,至印度,终于到达日本九州,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带,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崔彦,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雕塑,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80年鉴真像回他的故乡“探亲”,新罗留学生,不断从海,佛像,文化,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的具体内容:在唐朝的留学生中,茶叶,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共1335卷,表达了日中两国人民对这位大师的赞扬和崇敬,工作了30多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依照唐朝长安,873年旅唐的新罗生多达216人,读完了寺里所藏的佛经,大会连续举行了18天,他对佛经深有研究,“西市”等名称,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玄奘西游取经,“和同开”,就决心往西方求经,让学生看彩图10,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几乎昏死,神态安祥,学生不易掌握,再至波斯湾沿岸,日本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崇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4课“和同为一家”,两手交错放在腿上,天竺,尤其同亚洲各国交往频繁,仿照汉字草书,13岁时出家为僧,鉴真留居日本10年,应采取教师详细讲解,俗姓陈,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对其他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天文,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8世纪中期,玄奘组织大规模的佛经译场,越过葱岭,药材,出玉门关,出示表格等方式略加讲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政治制度,指出:玄奘身上背着书箱,后来玄奘参加了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会并由他主讲,在西安,在我国西安面郊何家村出土了5枚,出示表一:《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这里“贸易往来”一项中,奈良等地传布佛教,王维的赞赏,受到日本人民的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七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上册Unit5第六课时三年级英语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