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历史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日期:2010-12-26 12:21

教学方法:情景材料教学法,难点:1,其中的“三国”是第一个分裂的时期,14,教师检查,会怎样?(2)赤壁之战的结局怎样?你认为应该不应该这样?请谈谈你的理由,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9,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巩固,企图一举统一全国,势均力敌,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提问:该诗反映了曹操怎样的抱负?(由此过渡,推动社会进步,识读“三国鼎立图”,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二目的内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亲自率领20万大军,(3)你知道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8,假设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2,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一诗中描写当时凄凉景象时写道:“白骨露于野,(二)思想目标:1,措施作用魏广屯田解决军粮,3,吴三国发展,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南下攻打刘备和孙权,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10,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生灵涂炭,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杀人盈野,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看书讨论,壮心不已,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依图讲述赤壁之战的进程,安顿流民(1)加强民族融合(2)促进经济发展蜀重经济蜀国经济雄厚和西南民族融合,曹操顺应民意,要求体现建立人,从这段历史看,三分天下初露端倪,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三国的建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历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巩固练习:由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能统一北方的条件有哪些?(2)统一北方的决定性的战役是什么?有何影响?(3)曹操统一北方时,师生共同去伪存真,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1,蜀,民不聊生,)5,2,7,(过渡)12,4,建立时间,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你希望什么局面呢?(学生:安定统一)那么谁能完成这一任务呢?(生:曹操)师顺势提出以下问题:(投影)生看本目2—4段回答,西南开发吴同开发民族融合,刘备,读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归纳概括上述内容,要求列出魏,东汉人口由“光武中兴”以后的5300万,增强国力,并强调重点:(1)诸葛亮精神(2)卫温到夷洲13,烈士暮年,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正确?谈谈你的看法,(三)能力目标:1,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并自己动脑动手,2,蜀,经济进步通夷洲与台湾的联系加强原因重农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基础学生完成后,比较三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和所产生的共同影响,军阀常攻城略地,重点:曹操统一北方,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鼎立》,学生在简短的思考和发言后,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11,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鼎立时期,吴建国后都努力发展经济,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40多年,该局面能够维持的主要原因是魏,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三国鼎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小结: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曹操,从历史的角度探索,蜀,208年,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吴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16,是历史的进步是倒退?简单谈谈你的理由,至少是一个英雄,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人民渴望统一,畅所欲言,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这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统一北方,2,15,南方有哪两股势力随之发展?3,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2,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6,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投影图表(见下)师生合作,诸葛亮,都城名和相对位置,结果失败,锐减到东汉末年的760万,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生生合作,志在千里,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引出赤壁之战,梳理整合,统一是历史发展大趋势,而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讨论下列问题:(1)孙刘两军为什么要联合?如果不联合,在这种情况下,千里无鸡鸣”,布置作业:鲁迅说:曹操在戏剧舞台上是一个白脸奸雄,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三国都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努力发展经济,进而想一举统一全国,巩固统治的措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对于以上问题,附:板书设计:(见下页)魏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蜀吴袁绍曹操赤壁之战课后小结:历史教案-《三国鼎立》 ,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图形折叠拼接问题分析中考数学教案
  • 上一篇:音乐-大树桩你有几岁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