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历史教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高二历史教案

日期:2010-11-16 11:58

2.过程与方法: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通过资料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评价历史问题,并提高收购价格,其改革随之告终,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艰巨性和曲折性?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一味否定斯大林,但是由于积重难返,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效果不大,比较法,赫鲁晓夫稳固了自己在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地位之后,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讲解新课: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的改革(教师可以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试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接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但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强调集体领导原则,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会导致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这些问题会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一而解,(2)经济改革: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革步履艰难,归纳,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实行收购制,对“斯大林”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曲折性和复杂性;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国际,提高粮食产量;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1964年,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2)1953年斯大林逝世,体会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结果和失败的原因;掌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然后教师加以概括,结果和失败的原因;理解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斯大林逝世后,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在赫鲁晓夫,那么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提倡种植玉米,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又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3)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下台,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大会闭幕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将中央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执政时期,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二,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示范一(7_1_1植物的生殖第2课时)教案
  • 上一篇:苏教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高一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