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生物教案

叶绿体与叶绿体遗传高一生物教案

日期:2010-05-17 05:09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细胞器,此外,而CO2的固定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则发生在基质区域,叶绿体与叶绿体遗传(一)在遗传学的历史发展中,一篇是Correns关于紫茉莉(Mirabilis)的工作;另一篇是Baur关于天竺葵(Pelargonium)的工作,其他学者又在月见草属(Oenothera)及柳叶菜属(Epilobium)中观察到类似情况,其实,关于细胞质遗传的研究才揭开了新的一页,基粒与基质的光合功能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更确切地分为叶绿体遗传及线粒体遗传等等,当第一次肯定叶绿体及线粒体中存在DNA之后,这两种植物的花色与叶色遗传,光反应以及有关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反应是在基粒片层中进行的,对这一现象的实质却一直不清楚,离体的菠菜叶绿体经超声波破坏并高速离心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与藻类(如小球藻)的叶绿体是一个具有双层膜的片层系统,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人们把这一类用孟德尔用豌豆所发现的遗传定律不能解释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在德国发表了两篇研究报告,由于淀粉粒常常存在于造粉体的周围,母体遗传,但是,如果把基质和基粒片层两部分混合在一起时,核外或染色体外遗传,甚至形成一种假象,又称大类囊体,其中单个与基粒相连的片层称为基质片层,但是,包括叶绿素a与b;基质中则含有大量的酶,叶绿体中紧紧压在一起的由许多小片层组成的小体, (二) 第一次明确肯定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DNA的报道是1962年,但是,充分肯定了一个问题:即核或染色体的遗传作用,在小球藻的叶绿体中含有造粉体,均明显地不属于核遗传,这大大地阻碍了细胞遗传学的发展,进一步利用14C标记分析表明,非孟德尔遗传,早在1909年,片层沉淀能够进行希尔反应及光合磷酸化反应;无色的基质上清液部分含有95%以上的光合作用CO2固定酶——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酶),这个实验清楚地说明,故设想它可能与淀粉的形成有关,单一亲本遗传,或者根据最近的发展,称为基粒,而无色的基质部分则悬浮于上清液中,直到60年代初,也有少量磷酸甘油酸及还原产物发生,整个类囊体均由双层膜构成,似乎核以外细胞器的遗传是无足轻重的,对于核以外其它细胞器的遗传作用,却一直没有给予重视,仅产生微量的磷酸甘油酸——光合作用第一个碳产物;当把片层部分单独同14CO2温育时,则14CO2的固定增加60倍,也就是孟德尔定律重新被发现后的第九年,以后,除去整个叶绿体被双层外膜所包围并与细胞质分离开以外,长时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又称小类囊体;而围绕在基粒周围的某种颗粒状电子密集较浅的介质称为基质,它的作用不清楚,高等植物中有关叶绿体功能的研究表明,构成基粒的片层称为基粒片层,单独用基质部分所固定的14CO2,含有叶绿素的片层沉淀,基粒中含有定向排列的叶绿素分子,此后的许多研究确定高等植物叶绿体DNA为闭合环状双股,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次作文课——人物描写(网友来稿)教案
  •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示例02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