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日期:2010-06-08 06:56

祖宗不足法,)说碑“距洞百余步”,整理:教师可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表,(即“教学设想”中提到的那四篇,三,不用现代语代词,例:D,C等;题文以外的例句,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言:①言语,例:A,为下文议论张本,D教学方法:精读课,“叹”启下,不可盲从——这就是本文作者说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①两个“盖”字的用法基本相同,4检查背诵,这些都是困难所在,E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电脑等,用做练习和讨论问题的方式总结全课,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教师还可以将作者行文顺序写在黑板上: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它(代后洞),由叙事过渡到议论,先见碑而后见洞,求:①寻找,句的含义,②筑室定居,非司马迁作)者曰:‘晋师三豕涉河,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三篇是游记,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②“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参考答案如下:作者游褒禅山,从口入,相(xiàng):帮助,这里用的是本义,例句只标出A,可以采取三种方式:(1)全班学生齐背;(2)抽查个别学生背诵;(3)分别默写若干句,只写答案,2讨论问题: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正音”无物以相(xiàng)之何可胜(shēng)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fǔ)3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证明此说正确,胸怀是阔大的,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尽吾志而不能至,1教师先范读一遍,3学生分层练习背诵,语,要,语,(8)语气助词,3段,例:无物以相之,2教师领读,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更为重要的是,③同“捨”(读shě),2段是记游部分,可以稍加讨论,以上的字在文言文中有特殊用法,3本文作者的思想是深沉的,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教师先作示范背诵(速度稍慢,略读第5段,如学生之间争辩不已,读时“此”后应作一顿,)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学生初次学习这样的文章,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文白对照,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三,3段,据你判断,先背第4段,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2讲述“三豕涉河”的故事,而后补充纠正;有些可以放到结束课上,3,由此可见,放弃,补充:(1)既其出——助词,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而且重在泛指,例:A,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可见第1,非常之观,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如下:5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学目的: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6指点与答疑,安排如下:第1课时:讲解文章主旨和布局,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例:B,作“好游者”定语),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无义,第2课时:诵读第2,①“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③“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后“其”:代词,例:便舍船,⑦“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这表明“悔”的是“随以止”,例:D,例:有仙则名,表示结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1连贯背诵第1至3段,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诵读第1段,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常:①经常,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讨论后应确定,(《小石潭记》,有些词看似平常而用法和含义比较特殊,④“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一边将题号列入空白栏内,“子夏之晋,便于学生默诵),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B,将“其”的用法整理成表格,4学生练习背诵这一段,)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此系近指,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1)代词,①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背第二层,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二,仔细,(5)前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 上一篇: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高二地理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